《表3 调节效应分析:金融发展、劳动收入分配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表3 调节效应分析:金融发展、劳动收入分配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金融发展、劳动收入分配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调节效应的估计结果中,模型(5)、模型(6)、模型(7)分别是加入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劳动收入分配、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劳动收入分配、正规金融发展水平×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交互项后的回归结果(见表3,下页)。模型(5)的回归结果显示,交互项的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为负,且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系数转变为在1%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表明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受到劳动收入分配的调节影响。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缩小劳动收入分配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能力;或者说劳动收入分配占比越高,正规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能力越强。模型(6)的回归结果显示,交互项的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为正,且劳动收入分配的系数转变为在1%显著性水平下为负,表明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也受到劳动收入分配的调节影响。且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劳动要素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能力越强;或者说劳动收入分配占比越高,非正规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能力越弱。模型(5)和模型(6)验证了劳动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即假说4得以验证。但是,较为有意思的结论是,劳动收入分配在两类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调节作用相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劳动收入分配比重越高,意味着居民收入占比越大,从而资金的流动性越高,对正规金融服务的需求提升。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相应服务质量上升,替代了非正规金融,从而导致正规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同时,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虽然劳动收入分配占比较低,但是相应的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对非正规金融具有显著替代关系。模型(7)的结果显示,交互项的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表明正规金融发展与非正规金融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作用。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非正规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能力越弱,假说3得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