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青藏高原土壤热属性气候倾向率》

《表3 青藏高原土壤热属性气候倾向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水热传输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土壤的热属性合成场差值(表2)与气候倾向率(表3)来看,区域C以及整个高原在积雪期、积累阶段、鼎盛阶段,气温与各层次的土壤温度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在消融阶段则有升温的趋势。此结论也可以佐证高原冻土冻结、消融时间的提前,以及冻融过程的加快(吉哲君等,2016;Wang et al,2017)。从合成场差值来看,3个子区域在积累、鼎盛阶段的土壤温度要明显高于少雪年,平均偏高0.1~0.9℃,表征出积雪的“保温”作用,而整个高原则只表现在鼎盛阶段;垂直方向上看,积雪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6.2~36.6 cm土壤层,但高原西部只有6.2~21.2 cm较为明显;高原东部B、C两个区域的“保温”作用可以影响到整个积雪期,有时也可以影响到103.8 cm以及更深层。积累和鼎盛阶段,地表土壤热通量值为负,土壤向大气放热,多雪年土壤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少于少雪年,尤其是积累阶段偏少最明显,因此多雪年土壤温度要高于少雪年。消融阶段,地表土壤热通量为正,大气向土壤传递热量,多雪年土壤吸收的热量要少于少雪年,多雪年土壤温度低于少雪年。消融阶段,由于土壤吸收的热量增加,所以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均表现为增温的气候倾向。在各个阶段,多雪年降雪量明显多于少雪年,也使得多雪年气温、地表温度均要低于少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