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兴安岭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特征》

《表1 大兴安岭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兴安岭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及成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大兴安岭地区各铅锌矿床中的34SCDT‰值基本显示出34SCDT闪锌矿>34SCDT黄铜矿>34SCDT方铅矿的特征,表明在这些矿床中硫同位素分馏基本达到了平衡状态.并且,这些矿床的34SCDT‰值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范围为-9.4‰~+13.7‰,平均值为1.7‰(图9).但是,不同矿床之间的34SCDT‰值分布存在一些差别,不同成矿带内的矿床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34SCDT‰值差异.大兴安岭北带和中带铅锌成矿带内各矿床中的34SCDT‰值多为正值,集中分布于0‰~+10‰之间,与花岗岩硫同位素储库范围相似(张宏飞和高山,2012),体现出岩浆硫特征;大兴安岭南带铅锌成矿带内各矿床的34SCDT‰值则大多偏低,要集中分布于-5‰~+5‰之间,其分布范围超出传统的岩浆硫范围,落于变质岩与沉积岩硫同位素范围内(张宏飞和高山,2012).大兴安岭北带铅锌矿床均为与中生代的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各矿区内的主要赋矿围岩也多以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中酸性陆相火山碎屑岩为主,基本无沉积地层和变质岩出露(表1).结合其硫同位素特征,判断大兴安岭北带铅锌成矿带内各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区内广泛出露的中生代火山-次火山岩.大兴安岭中带铅锌成矿带内矿床以矽卡岩型为主,少量岩浆热液脉型矿床,其成因与晚侏罗-早白垩世的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赋矿围岩多为早古生代地层及火山碎屑岩.正的硫同位素特征显示大兴安岭中带各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赋矿围岩对成矿物质贡献较少.大兴安岭南带铅锌成矿带内矿床以岩浆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为主,其形成均与晚侏罗-早白垩世的花岗岩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矿区的赋矿围岩主要为二叠系的海相沉积岩、变质岩等.大兴安岭南带铅锌成矿带内矽卡岩型及岩浆热液型矿床相对偏负的硫同位素特征显示区内各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除成矿岩体外,赋矿围岩也有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