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唐宋时期高频药物频数统计》

《表1 唐宋时期高频药物频数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唐宋时期文献关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用药规律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累计频数百分比大于50%的药物作为高频药物(表1),从中可以看出,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是防风,共使用81次,占总频次的3.84%。依据《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第九版)分类将上述高频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防风、麻黄、生姜、羌活、细辛;温里药:肉桂、附子、干姜;祛风寒湿药:独活、川乌;熄风止痉药:天麻、羚羊角、全蝎、僵蚕;活血化瘀药:川芎、乳香;补气药:甘草、人参、白术;补血药:当归;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禹白附;安神药:酸枣仁、朱砂。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古代医家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主要在于发散风寒与温里,佐以祛风除湿、熄风止痉、活血化瘀、补气、补血等,提示唐宋为主的医家认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主要由于内有虚寒,外感风寒之邪所致。正如宋代方书《太平圣惠方·治风四肢拘挛诸方》所言:“夫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者,皆由身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