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上海市1997—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Tab.2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 of Shanghai from 1997to 2009》

《表2 上海市1997—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Tab.2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 of Shanghai from 1997to 2009》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GIS的城市内涝影响因素及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以上海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分别为1997至2009年滩涂、绿地、建成区、水体、农田、裸地转化为其他用地类型的土地面积.

上海市建成区扩张主要发生在中心城区边缘地区以及松江、嘉定、青浦等区的新城区域,连绵集中的城市建成区已向近郊区蔓延;在市域范围内,城市空间沿交通廊道轴向发展.1997—2009年,上海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走廊等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中心城区几乎全被建设用地覆盖,并向近郊区蔓延;全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约29%,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建设用地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0.47%、42.97%、24.14%,而生态用地规模下降了约30%,农田、林地、水域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第188页,图11).由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第188页,表2)可以看出,转化成农田的建设用地与转化成建设用地的农田相比,后者不到前者的5%;转化成建成区的绿地与转化成绿地的建成区相比,前者面积是后者的9倍多.中心城区边缘及远郊区发生转化的生态用地大多被不透水表面所代替.内涝发生点与建设用地分布呈现一致性,内涝发生点及其周边几乎全为建设用地(图11 (d)) ,相对生态用地而言,建设用地透水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