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尖北地区新钻井下部地层岩石物理参数对比表》

《表1 尖北地区新钻井下部地层岩石物理参数对比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扭力冲击器在尖北难钻地层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据已完钻井尖探1井、尖5井及邻区东坪17井、东坪103井等试油气实测地层温度情况,取地面温度15℃,建立尖北-东坪地区地温梯度散点分析图,以线性关系得出温度梯度为3.26℃/100 m,温度梯度较高,基岩地层折合温度达171.48~178.0℃(见图3),故尖北地区中下部地层均属于高温系统,国内螺杆普遍抗温性能无法达到要求,已钻井在深部钻进中均未能使用螺杆进行提速,依靠牙轮钻头压打不仅效果较差,且易损伤钻头,导致单只钻头进尺较低,钻井时效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尖北地区位于阿尔金山前斜坡过渡区,经历多个构造演化阶段,整体构造表现为北高南低斜坡背景,并受到尖顶山、尖南及尖北大断层控制,据已钻井尖探1井、尖探2井及尖探3井的地层倾角测井分析,尖北地区整体地层倾角达7~52°,尖3井在3 420.7~3 433 m、3 611.45~3 615 m井段取心,地层倾角分别为60~80°和65°,已钻井在中深部井斜控制难度大,采取随钻纠斜或轻压吊打均不利于钻井提速,大井斜易导致钻压无法有效传递至钻头继而降低钻速。结合基岩地层花岗闪长岩的高抗剪抗压强度、高岩石硬度及可钻性的客观因素(见表1),认为尖北地区深部尤其是基岩地层受井温、井斜、岩石物理特性等影响,仅使用目前工艺技术无法有效提高钻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