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基因-418G/C多态性与房颤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风险的相关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mm Hg=0.133k Pa,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首次因脑梗死住院的患者272例,住院期间未启动抗凝治疗前符合《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专家共识2019》诊断标准[3]的出血转化患者63例(出血转化组),年龄39~89(67.94±13.01)岁;无出血转化患者209例(非出血转化组),年龄40~88(67.57±13.7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饮酒史、入院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纳入标准:首次未接受静脉和(或)血管内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4h内,均进行头颅MRI+颅脑弥散加权,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符合心源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8]。排除标准:肿瘤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系统性炎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外伤(6个月内)、严重感染(6个月内)、6个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结核、恶性肿瘤、外周血管病、妊娠者和入院前1个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降血脂药物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住院期间首先使用抗血小板病聚集治疗,待病情平稳后根据病情酌情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