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塔深1井原位微区白云石样品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

《表1 塔深1井原位微区白云石样品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超深层白云岩储层成因新认识:来自原位碳氧同位素分析的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原位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1)显示白云岩基质部分δ13C值为0.4‰~1.4‰,平均为0.9‰(N=11);δ18O值为-6.7‰~-3.9‰,平均为-4.7‰(N=11)。早期白云石胶结物δ13C值为0.4‰~1.2‰,平均为0.9‰(N=6);δ18O值为-6.4‰~-4.0‰,平均为-4.7‰(N=6)。晚期白云石胶结物δ13C值为-1.1‰~-0.2‰,平均为-0.7‰(N=9);δ18O值为-8.5‰~-5.0‰,平均为-6.9‰(N=9)。由此可见,早期白云石胶结物与基质具有相似的碳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图5),其孔隙特征上的先后关系及相似的阴极发光特征(图4)表明基质与早期白云石胶结物为同源同期白云石化流体作用的产物。其中,孔隙石英胶结物周围的直面自形白云石胶结物在岩石学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分布上表现为早期白云石胶结物的特征(表1中样品5-19-2c-Q)。部分文献中把塔深1井阿瓦塔格组白云岩晶洞中的石英作为热液流体作用的产物尚缺乏足够证据[20]。与基质、早期白云石胶结物相比,晚期白云石胶结物δ13C值与δ18O值明显偏负,结合其偏暗的阴极发光特征表明其形成于更大的埋深与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此外,文献[20]中还提及岩心扩溶缝洞[图3(d)]充填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SD),其可能代表了最晚期构造—热液活动的产物,表现为更加贫18O(-13‰~-11.6‰,N=3),表明鞍形白云石形成温度相对较高(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