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垂直分布特征》

《表4 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垂直分布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伐藤处理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演替趋势》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方式不同土层差异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方式同一土层差异显著(P<0.05)。

由表4可知,不同伐藤处理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且未做伐藤处理的次生林群落0~2 cm土层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显著高于2~5和5~10 cm土层土壤中的种子密度,伐藤1年处理的次生林群落0~2 cm土层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显著高于5~10 cm土层土壤中的种子密度,说明未做伐藤处理和伐藤1年处理的次生林群落其土壤中的种子主要留存在0~2 cm土层中;不同伐藤处理下次生林群落0~2 cm土层土壤中的种子密度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不同伐藤处理对研究区次生林群落0~2 cm土层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热带森林里地上植被生产的种子多是瞬时性的种子,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便会立即萌发。伐藤3年处理的次生林群落2~5和5~10 cm土层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显著多于未做伐藤处理的次生林群落,而伐藤1年处理的次生林群落其2~5和5~10 cm土层土壤中的种子库密度则介于二者之间,但与二者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人工伐藤可提高研究区2~5和5~10 cm土层土壤中的种子密度,且随着伐藤年限的延长,这种效应更加明显。综上可知,人工伐藤利于次生林群落2~5、5~10 cm土层土壤积累和储藏种子,可提高研究区植被恢复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