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标本所属科室分布情况》

《表2 标本所属科室分布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2标本送检科室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检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科室前5名分别为:ICU病区16例(13.9%)、泌尿外科14例(12.2%)、神经外科13例(11.3%)、消化内科13例(11.3%)、普外二区11例(9.6%)。ICU检出产ESBLs菌比例最高,可能与抢救过程中常需机械通气、住院时间长、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医疗操作、严重基础疾病、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泌尿外科检出率为12.2%,这是由于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种侵入性操作应用越来越广泛,泌尿外科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多;尿石症、尿道狭窄及先天畸形等疾病可导致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而大多数抗菌药物可通过尿液排泄,导致泌尿道的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消化内科的检出率为11.3%,甘伙烨等[3]分析这可能与大肠埃希菌通常定植于肠道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留置尿管或存在尿道损伤时其容易逆行感染泌尿系统有关。神经外科检出率为11.3%,这与患者术前已有抗菌药物治疗、术后免疫功能受损、侵袭性操作使机体防疫屏障受破坏、引流管放置时间等因素有关。谢朝云等[4]认为,入住ICU、机械通气、保留导尿、住院时间(>20 d)、联用抗菌药物(≥3种)、长期卧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Ⅱ级)等均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普外二区检出率为9.6%,秦圆圆等[5]认为,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易引起肠道黏膜营养缺乏、屏障受损、菌群异位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多有外科手术史,手术前后应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细菌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下获得了产ESBLs的能力。综上所述,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抗菌药物联用、中心静脉插管、尿管插管使用及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均是发生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相关危险因素[6]。药师提醒上述科室的临床医师应做好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防治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以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