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水驱前后孔隙结构参数对比》

《表1 水驱前后孔隙结构参数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含水后期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机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3-2号岩样水冲刷前后孔喉分布参数对比可以看出,渗透率为1 965.53×10-3μm2的3-2号样品,水驱后孔喉半径分布峰位由原来的10μm增加为16μm,孔喉半径分布峰值为44.67%,渗透率分布峰值79.05%。水驱后大孔喉的孔喉分布频率增加,由原来的26.41%增加到44.67%,说明水驱后大的孔喉个数增多,油水的渗流通道增大。高渗样品的油水渗流通道主要集中在孔喉半径6.3μm到25μm的孔喉中,占孔喉分布的71.34%。而孔喉半径小于4μm的孔喉约占孔喉分布频率的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