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覆膜处理对杂草生长情况的影响》

《表3 覆膜处理对杂草生长情况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膜覆盖对幼龄福建柏生物量及杂草发生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林间杂草调查结果显示,供试试验地杂草共有8种(表3)。相比于裸露地表,覆盖地膜处理的杂草生长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覆盖地膜处理的杂草有芒萁等4种蕨类植物,而不覆盖地膜处理有8种杂草。芒萁、金星蕨、乌毛蕨和鳞毛蕨4种杂草为两种处理均会出现的杂草,其中,芒萁出现频率最高,密度最大。对于4种共有杂草,覆盖地膜处理的密度相比于裸露地表分别降低了2.45株/m2、1.00株/m2、0.78株/m2、0.77株/m2,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降低了1.981 0 g/m2、0.761 5 g/m2、0.837 1 g/m2、0.625 9 g/m2,单株生物量分别降低了0.363 5 g/株、0.268 1 g/株、0.437 5 g/株、0.334 5 g/株。在覆盖地膜处理下蕨类植物仍然能够生长,这可能与蕨类植物的生长特性有关。蕨类植物大多具有耐酸、耐旱、耐瘠薄、耐阴湿等特点,常生长规范荒坡或林缘,在森林砍伐后或抛荒后的坡地上常形成优势群落,也易顽强地生长在山区及水土流失地区,同时大多存在地下茎,易形成萌动的叶芽长出地表[6-7]。在覆盖条件下,蕨类植物生长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铁线莲、卷柏、沿阶草和薹草在地膜覆盖处理下不易生长,这可能与它们的草质茎叶在覆盖地膜营造的黑暗条件下不易生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