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LED光源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生物量分配》

《表1 不同LED光源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生物量分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马铃薯组培苗时期不同LED光源处理对温室移栽后植株生长和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一生长日期内,同一列的不同字母表示该指标在0.0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下同。

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所产微型薯质量上与CK无显著(P>0.05)差异(图4A);单色光谱R,B和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在上述指标上则显著(P<0.05)低于CK,但B处理的组培苗单位面积微型薯质量要显著(P<0.05)高于R和G处理(图4A)。在实际生产中,微型薯用于大田生产下游种薯是按照单粒进行播种的,直径<20 mm(或质量<1 g)的微型薯大田播种后成活率较低或生长势较弱,故一般视为无效种薯,反之直径>20 mm(或质量>1 g)则视为有效种薯。本试验中,R处理下的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单位面积生产微型薯的总粒数显著(P<0.05)高于CK和其他处理,但其有效粒数显著(P<0.05)低于CK和组合光谱处理(图4B)。B处理下的培苗移栽后,单位面积生产微型薯的总粒数显著(P<0.05)低于CK,但其有效粒数与CK无显著差异(P>0.05)。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在微型薯总粒数和有效粒数上均与CK无显著差异(P>0.05),单色G处理的组培苗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CK和其他处理(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