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两组鼓膜造孔术后疗效对比:χ2检验)》

《表2 两组鼓膜造孔术后疗效对比:χ2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低温等离子鼓膜造孔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及鼓室积液的性质无统计学差异(表1)。因两者在鼓膜愈合之前无法检测声导抗,故在每周复诊中检查见鼓膜愈合时予以进行疗效评定。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率)均大于9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愈率经比较,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双孔组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单孔组,但有效率无差异(表2)。同时在术后6月再次评定,对比两者的复发率,经卡方检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表2)。患者在打孔后一周内隔天复诊,以观察积液清除的天数。检查时患者取坐位,耳内镜检查鼓室内无液平、气泡,并使患耳朝下维持10分钟,以观察不到积液流出、打孔处干燥为积液清除标准。两组患者均在术后每周复诊,以观察鼓膜愈合的时间。比较两组间的鼓膜造孔留存时间、积液清除时间,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的鼓膜愈合时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0.001(图1),而积液清除时间差异并不显著,P=0.074(表3)。双孔组及单孔组均只有一例出现中耳感染、流脓,均为外耳道狭窄,操作时擦伤外耳道继发外耳道感染,并导致中耳感染流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流脓消失,最终鼓膜均愈合,也纳入统计范畴。两组的所有患者均未遗留明显鼓膜瘢痕及永久性穿孔,未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未诱发鼓室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