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98年与2016年全国粮食生产、销售情况统计》

《表1 1998年与2016年全国粮食生产、销售情况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乡村聚落生活空间重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以重庆市龙王村干柏组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中国粮食年鉴》相关年份统计数据,后者最新权威公开数据仅至2016年.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刺激了农业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中国粮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表1),1998—2016年,国内粮食(谷物、豆类、薯类的统称)生产总量与生产者人均生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商品率(1998年原粮交易量统计口径为城乡集贸市场及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商品成交量,2016年为粮食企业收购粮食量)增长10倍,粮食生产者人均粮食商品交易量增长近20倍,强商品化的粮食生产与交易意味着农业技术与市场对劳动力的解放.1998年,聚落44户家庭中,仅有4户家庭中的青壮年进入城镇从事非农经营活动,其余家庭仍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2018年,全村38户家庭中,仅有2户家庭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余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从自给自足的农业劳动转换为雇佣式的异地务工过程表明,聚落劳动人口实现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转化,这种转化正是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一个缩影.《中国住户调查年鉴》(最新公开数据仅至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乡村常住从业人员就业类型中,2017年雇佣及被雇佣从业人员比例达35.1%.由此可见,由本地自主农业生产向异地非农雇佣式生产转变,是当下中国乡村劳动力商品化的重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