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处理下轻中度盐渍化土壤电导率》

《表3 不同处理下轻中度盐渍化土壤电导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改良模式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列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P<0.05)。n=3

土壤中的水盐运移一直有着“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杨东等,2017),盐分在土体中的再分配受到土壤水分这一主要驱动力的影响。土壤电导率值是反映土壤中可溶性盐总量的重要指标,不同改良模式下轻中度盐渍化土壤的电导率值的变化见表3。不同时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处理下轻中度盐渍化土壤盐分控制效率(SIE)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图2)。整体来看,T1F1、T1F2和T1F3方式下各处理的土壤电导率基本低于T1CK方式所对应的各处理的土壤电导率,且T1F2方式的SIE均值在4种方式中最高(返青期16.47%;成熟期22.17%);在同种秸秆还田方式下A、B、C处理的土壤电导率也基本低于其相应对照处理,其SIE值在返青期和成熟期均呈现C>A>B>CK的趋势。由此看出,T1F2C改良模式对土壤盐分控制效果最优,不同时期T1F2C处理下土壤电导率均较其对照处理呈现出最大降幅(分别为21.07%和35.57%),SIE值达最高值(分别为27.99%和31.83%)。此外,随着蒸发强度的增大,成熟期土壤含盐量普遍高于返青期,但T1F2C处理下成熟期土壤盐分却低于返青期,这进一步证明秸秆掩埋和脱硫石膏、有机肥的结合对表层土壤起到了良好的降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