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针刺类干预方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诱因及外治手段研究进展》

《表1 针刺类干预方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诱因及外治手段研究进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诱因及外治手段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现如今关于针刺类研究最多,分析纳入文献疗效,总体有效率高达89.5%。且疗程平均为12天,有疗程短的特点。其中筋针针刺治疗后患者的康复程度最佳,VAS评分为1.92±0.98,是纳入实验中针刺干预手段评分最低的干预方法,表示其疼痛程度最低。针刺镇痛的主要机制有:物理性干预病变的运动神经终板区;针刺会造成局部组织出血,会给予机体一个损伤信号,机体加强对此处的修复,从而促进了对陈旧伤病的同时性治疗。患处的扳机点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量增加,痉挛缩短的肌纤维得到舒张放松,炎症因子得到部分的消除,使受伤部位康复速度加快;针刺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大脑皮层的疼痛中枢会发出电信号,阻断神经递质受体的传递,增强其镇痛作用的发挥;针刺可用于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干预,弥补推拿点按时由于骨骼肌粗大而较难操作的缺陷。针刺治疗对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好,而且对治疗仪器的要求较少,古法有九针流传至今,是中医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