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地区红树植被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

《表1 不同地区红树植被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红树林湿地模型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DBH为胸径,D为秋茄分枝直径,H为树高,ABG为红树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TW为秋茄总的生物量,WS、WB、WL、WR分别为秋茄茎、枝、叶、根的生物量。

异速生长方程是指通过现场调查的数据建立起重要植被参数(如树高、胸径等)与植被整体或部分组织生物量的经验公式。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红树植被建立了异速生长方程,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B=aDHBb和lg B=a+blg(DBH2H),DBH为胸径,H为树高,a、b分别为相关系数,B为生物量。我国红树林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杨盛昌等,2017),较为常见的有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等,上述四种异速生长方程见表1。此类模型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更深入研究铺垫了基础。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种红树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存在差异(武高洁等,2014),甚至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用于描述生物量的变量也可能会不同。秋茄作为一种多分枝生长类型的树种,将每个树干作为独立的树,而后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共同部分的生物量,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当地秋茄红树林生物量进行估计(金川等,2012)。此外,该方程计算所得量通常为红树林地上部分生物量,需经一定比值转化后才可得到整体生物量,但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值也可能因地域及物种不同而不同(林鹏等,1998),因此,估算整体植被生物量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