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指示物种特征及生境条件》

《表4 指示物种特征及生境条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自然资源整合视角下泰山区域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构建通常通过最小阻力模型为代表的水平生态过程分析模拟指示物种在空间运动中所需要克服的最小阻力,生物过程的安全格局一般由源(核心栖息地)、缓冲区(源周围的低阻力区域)、廊道和辐射道(连接多个源的低阻力通道)和战略点(对生物过程具有关键意义的节点)等景观元素构成。本文选取白鹳(Ciconia)和雕鸮(Bubo)作为指示物种,并依据指示物种的生境需求,确定源(见表4)。研究选取适宜白鹳栖息、繁殖的生境类型为源地(面积较大的水体及其200 m内的林地和草地),选择影响白鹳生存条件的土地利用类型为阻力因子,依据各类用地对白鹳运动的相对阻力大小,赋予相应的阻力值来构建阻力面。基于MCR模型,运用ArcGIS计算成本距离,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白鹳从源地向外扩散过程中的阻力大小,构建白鹳保护安全格局。雕鸮在泰山区域为留鸟,宜采用适宜性分析法构建雕鸮保护安全格局。林地是鸮类主要的栖息地类型,根据其生活习性,选择海拔高于500 m的林地为物种保护的核心斑块。雕鸮活动范围较广,土地利用类型对其影响较小,在源地周围划定适宜的缓冲区,构建雕鸮保护安全格局。对白鹳保护安全格局和雕鸮保护安全格局进行空间叠加,得到不同安全水平的泰山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见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