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民居建筑分类:溉洞文化线路上南平村振兴研究》

《表1 民居建筑分类:溉洞文化线路上南平村振兴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溉洞文化线路上南平村振兴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南平村现存建筑主要有民居、祠堂、村委会、博物馆和接待中心等。针对民居建筑,按照分类整治的原则,将不同建造年代及材料的住宅划分为土坯排屋、石砌老屋、砖混楼房及示范工程民房(表1),结合冬季最冷月(1月)对120户村民的问卷调查可知,南平村人居环境冬季室内人体热感觉偏冷居多,48.04%村民投票为“-1”;但整体表现为舒适,65.69%村民投票为“0”(表2)。同时结合现场实测,按照《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 50785—2012)》等相关规范对4类民居进行热环境评价,可知示范工程民房冬季室内热环境最好,图中示范工程民房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daptive predicted mean vote,简称APMV)较其他3类民居更接近于舒适(图6)。由此可参考示范工程民房的经验,结合客家村落特色及溉洞古道的文化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建翻新。同时对现有公共建筑进行局部改造与立面活化的微更新,赋予一定古道文化元素。丰富完善公共建筑类型,游线上适当新建休息驿站、讲解亭等。配套设施应增设并完善交通指示系统、电力设施、通信管道、给排水系统、污染的防治体系、防洪防汛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