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常德市各年城市热岛等级的面积及比例》

《表4 常德市各年城市热岛等级的面积及比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常德市近15年热岛效应变化及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Arcgis10.2软件对各年份的不同热岛强度等级进行重分类(图3),并统计各等级的面积及其比例(表4)。分析图3及表4,常德市不同等级热岛强度的面积及分布差异明显,以无热岛为主,其次是热岛与冷岛,强冷岛与强热岛所占比最低。强热岛及热岛主要分布在常德市建成区,水体呈现强冷岛效应。在2003—2008年(图3ab),研究区热岛集中在城市建成区,在此期间,热岛格局变化不大,在中心建成区呈块状:长庚街道、白马湖街道、穿紫河街道、丹阳街道、府坪街道、武陵镇东北部、德山街道以及樟木桥街道,还有部分热岛呈点南坪街道南部向北部扩张、永安街道的西北部扩张、武陵镇由东北向西南扩张、樟木桥热岛总面积为174.141km2,比2003年增加14.035km2,主要增加了强热岛面积,而热岛面积变化较小;在2013—2018年期间(图3de),常德市热岛集中在建成区,但建成区的热岛格局开始转变,呈现出一定的破碎化趋势,2017年和2018年热岛总面积分别为147.613km2、154.675km2,2018年与2017年相比有所上升,但与2013年相比,热岛总面积仍有所下降,减少19.466km2,减少的主要是热岛面积,强热岛面积变化不大。表明城市热岛的分布格局与城市建成区的分布格局息息相关,同时表明,海绵城市的建设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地表温度的同时也会减缓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