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中国省域PRS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变化》

《表5 中国省域PRS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省域人口集聚、公共资源配置与服务业发展时空耦合及驱动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局部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指数只能反映PRS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整体关联度,为了弥补此不足,选取2007—2011年和2012—2016年PRS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为研究断面,采用Geo DA软件,来测度各省区市PRS系统耦合协调度集散状况及演化特征。将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类型划分为4个象限(见表5)。分布在第一象限(HH)代表省区及周边省区PRS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属于高值区;第二象限(LH)代表省区PRS系统耦合协调度低而周边高;第三象限(LL)代表省区及周边省区PRS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属于低值区;第四象限(HL)代表省区PRS系统耦合协调度高而周边低。总体来看,中国多数省区均处于第一、三象限,表明PRS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的省区出现强强集聚效应,耦合协调度低的省区则出现弱弱集聚效应,在空间上表现为组团式的环状分布。具体来说,在HH集聚区:东部省份一半以上位于此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区,空间集聚态势逐渐由分散状态向东部沿海集聚。在LL集聚区:中西部省份多位于此区,两阶段内该类型区省份数量所占比例由45.2%增加到54.8%,成为所占比例最高的类型区,空间集聚态势进一步加强且呈向中西部集聚态势。在LH集聚区:该区省份数量略有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是所占比例最低的类型区,说明低值区域受高值区域溢出效应影响不大。空间分布呈由相对分散状态趋向东部集中发展态势。在HL集聚区:两阶段内该类型区省份数量所占比例由22.6%下降到16.1%,说明高值区域受低值区域溢出效应影响较大,正逐渐向低值区域过渡。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PRS系统耦合协调度虽位前列,但其周边省份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其向福建、广西等周边地区的扩散作用并未发挥出来,为此广东在HL集聚区内。综合来看,PRS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强强集聚与弱弱集聚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强强集聚类型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弱弱集聚类型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随时间演变各集聚类型分布及数量基本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