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土壤样品基本特征:发育于晚更新世成都“褐色黏土”的土壤发生学特征及其环境响应》

《表1 土壤样品基本特征:发育于晚更新世成都“褐色黏土”的土壤发生学特征及其环境响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发育于晚更新世成都“褐色黏土”的土壤发生学特征及其环境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考虑到现代环境的一致性,样地选在了成都平原边缘地带的四川省绵阳市黄土镇(MYHT)。该区为涪江的支流安昌河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6℃,年均降水量约1200 mm。安昌河流域三级阶地上广泛出露成都“褐色黏土”,其下伏“网纹红土”[3](图1)。选择剖面主要依据母质的一致性,即均为成都“褐色黏土”,且避免受当代人类活动干扰,剖面上的土地利用类型近30年均相对稳定。共选择5个土壤剖面,编号分别为MYHT01、MYHT02、MYHT03、MYHT04和MYHT05;其中,剖面MYHT05为人类活动扰动较大的旱地(图2,表1),用于考量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学指标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