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氮素运筹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利用的影响》

《表6 氮素运筹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利用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氮素运筹对滴灌春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ns表示P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由表6可知,不同氮素运筹对两品种小麦穗粒数、穗质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施氮时期及比例相同时,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2、N3处理下,千粒质量和穗质量差异并不显著;在施氮量相同时,随氮素后移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穗质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说明适当的氮素后移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就穗质量的高低而言,N3处理及R3处理穗质量最大,但与N2处理及R2处理的差异不大,说明施氮量在207~310.5 kg/hm2施氮时期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是较合理的。施氮量过多或施氮时期过晚均不利于发挥氮素的增产效果。从施氮量、氮素后移及互作对产量构成及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看,除千粒质量的氮素后移效应外,其他各项指标的施氮量、氮素后移及互作效应(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其穗粒数、千粒质量、穗质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籽粒生产效率变异系数(CV)均小于在不同氮素后移条件下,且新春6号各CV值略高于宁2038,表明在增施氮肥的基础上,采取氮素后移策略,适当增加追肥次数,发挥施氮量和施氮时期互作效应,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且施氮量越多,大穗型品种越应该注重氮肥后移,增加追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