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西南喀斯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转型模式对比分析》

《表2 西南喀斯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转型模式对比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西南喀斯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农业生产明显不同于其他商品的工业化生产,农业生产严重受土地数量、质量、土地肥力及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单位耕地产量存在明显的上限阈值。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受农业人口、耕地资源、农民素质、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显著,农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必须注重精耕细作,提高耕地生产率,同时兼顾劳动生产率,在有限的农业资源基础上提高农业产出,并保持相当数量的农业就业机会,注重自然资源及原材料的高效利用,以“劳动+技术+资本”多重密集的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为主体,在现有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基础上进行多种路径及模式的农业现代化转型。如基于乡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耕地流转及撂荒的出现,进行适度规模化;发展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经营联合体;基于家庭农户的股份制农业合作社(图3)以及城郊企业式农场等多种发展模式(表2)。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为农产品提供纵向种养、加产供销服务,使农户获得与商业资本利益分配的平等地位。农业合作社及股份制农业合作社,以农户数量增加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维持相当数量的就业人口,以“劳动+资本+技术”的多重密集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及管理。如2012年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依托盘县娘娘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明确“三变”经营主体,农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社经营,园区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和产品收购协议,农户可获得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和集体分红4种收入,2011—2017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700元增加到1.2万元,带动1 117贫困户3 962人脱贫[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