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71—2017年黑龙江省4个因子与多年平均减产率关联度及权重值》

《表2 1971—2017年黑龙江省4个因子与多年平均减产率关联度及权重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黑龙江省玉米干旱风险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干旱风险指数计算结果可知,在玉米生长前期(图4a),松嫩平原西南部(龙江、泰来)、绥化市的肇东县(风险指数值达0.53以上)、大庆市南部地区(肇州、肇源)以及绥化市青冈县(干旱风险指数均在0.40以上)干旱风险指数较高,属于重旱区;中旱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区(望奎、绥化、明水等)风险指数值也达到0.10;黑龙江北部地区(黑河、伊春)和黑龙江省南部的牡丹江地区风险指数较低,均在0.17以下。玉米生长后期(图4b),松嫩平原西南部地区(龙江、泰来)以及绥化市的肇东县旱情持续加重,风险指数值达0.70以上,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依安、齐齐哈尔、拜泉等)旱情加重,变为高风险区域(风险指数值均在0.37以上)。从玉米整个生育期干旱风险指数来看(图4c),黑龙江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整体处于中重旱区,其中松嫩平原西南部地区(龙江、泰来)的风险值在0.53以上为特旱区;大庆南部以及齐齐哈尔等地(风险值在0.26以上)属于重旱区;低值区位于三江平原的宝清、虎林、饶河等地,风险值在0.09以下;其余地区属于中等风险区。从致灾风险和承灾风险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对玉米干旱风险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干旱低风险区两者均处于较低水平,反之在高风险区两者均为较高水平;仅单一风险较高的区域,玉米干旱风险指数明显降低。玉米干旱风险指数越高,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越大,造成的潜在损失越大,因此为了检验构建的干旱风险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将风险评价模型得到的干旱风险指数与选取的黑龙江省44个气象站45 a平均减产率进行相关分析,由于影响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低温冷害和干旱,在计算减产年时去除了低温冷害较为严重的年份,结果表明多年平均减产率与风险指数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0.347,说明该评价模型可以用于黑龙江省干旱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