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90-2015阿姆河年不同生态脆弱性等级及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统计结果》

《表3 1990-2015阿姆河年不同生态脆弱性等级及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统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亚跨境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时空特征分析——以阿姆河流域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统计结果显示(表3),研究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EVII值分别为:3.21、3.19、3.70、3.83、3.63与3.56,EVII值越大说明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越大,生态环境越差;整体上EVII值呈先快速增加后轻微下降的波动增加趋势,说明阿姆河流域生态环境在进一步恶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状态,以1990年为例,潜在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以及极度脆弱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3%、16.21%、27.62%、46.36%和2.58%,而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3.98%(表3)。不同脆弱等级在研究时段内变化规律差异显著,潜在脆弱、轻度脆弱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则呈较为稳定的波动变化趋势,研究时段内重度脆弱性占比均值为46.40%;极度脆弱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占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在2005年达到最大值(28.15%),极度脆弱占比从1990年的2.58%增加至16.97%,增幅为14.39%(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