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水铵长石电子探针成分(mass%)》

《表7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水铵长石电子探针成分(mas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幔源热液沉积白云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水铵长石(理想分子式为(NH4)[Al Si3O8])是由于NH4+替代钾长石中的K+形成,主要存在于热泉中(Barker,1964;Erd et al.,1964;Krohn,1987;Krohn et al.,1993),被公认为热液活动的指示矿物(Pampeyan,2010)。少数情况下,水铵长石也见于成岩环境中,呈长石的自生加大边产出或充填于微裂缝中(Ramseyer et al.,1993;Hori et al.,1986)。研究区芦草沟组中的水铵长石特征多与钾长石相似,未见自生加大边的产状;另外,水铵长石分布有限且极不均匀,集中出现时含量达40%,而经成岩作用形成的水铵长石应达到一定规模,难以用成岩作用解释水铵长石的成因。本研究中的水铵长石(表7)应为热液活动的产物,热液经过下伏沉积岩过程中,使有机质发生热解,释放铵根离子并随流体迁移。热液喷出湖盆遇到钾长石时,由于钾离子与铵根离子的半径相近,发生离子替代,形成水铵长石(Hallam and Eugster,1976)。另外,在方沸钠长白云岩上部,被白云石胶结的钾长石碎屑中,其边部的水铵长石内边缘极不规整,呈“侵染”状(图2-k),与成岩期长石的水铵长石自生加大边明显不同。对此更合理的解释为热液中的铵根离子向已存在的钾长石颗粒内部渗透交代钾离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