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可达性法则比较:健康绩效导向的中国城市绿色空间转型策略》

《表4 可达性法则比较:健康绩效导向的中国城市绿色空间转型策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健康绩效导向的中国城市绿色空间转型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提高城市绿地的可达性,在最新版《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空间布局提出具体要求,即“综合公园(规模宜大于10公顷)、专类公园、社区公园(规模宜大于1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的比例应达到100%”,并且明确这一统计标准不包括游园绿地。如表4所示,《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与世卫组织所提出的城市绿色空间可达性建议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的优势在于该标准倾向能容纳更多活动的较大规模绿地,因绿地规模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地区具有较为现实的操作性,但主要存在问题是步行可达性的服务能力较弱;后者侧重于居民社区邻近绿色空间的步行可达性,将面积较小的绿色空间纳入统计对象,更加强调公共性、公平性等目标。总体来看,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世卫组织提出的“邻近性”概念,更加适合活动能力存在差异的不同社会人群,特别是亟须日常绿色空间的老人、小孩与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