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微相储层敏感性特征对比》

《表5 不同微相储层敏感性特征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低渗透储层类型划分及储层敏感性主控因素——以渤海海域古近系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微相具有不同的储层敏感性特征。分流河道样品的速敏性损害率最高(43.0%~662.8%),河口坝次之(37.3%~155.2%),远砂坝最弱(43.0%~47.4%)(表5);3个微相的高岭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这与敏感性特征吻合较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发现,垦利6、渤中2构造的高岭石形态呈破碎状,说明其为陆源碎屑高岭石,受地表大气水改造形成。而沿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高岭石的含量依次减少,而高岭石的破碎程度依次增强[图10(j)—图10(l)]。这是由于分流河道垂向上构成了多套叠置发育的厚层砂砾岩体,具有岩性复杂、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偏低、成岩作用较弱、孔渗条件较好、大气水淋滤作用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次,骨架颗粒砾石支撑更有利于作为基质充填在其中的陆源碎屑高岭石的保存,分流河道的高岭石形态较河口坝、远砂坝完好。因此可以认为,粒度粗的高能相带有利于速敏性矿物高岭石的富集[35-36](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