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东汉帝陵文献记载表(选自《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第一阶段报告》)》

《表一东汉帝陵文献记载表(选自《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第一阶段报告》)》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洛阳东汉帝陵地望问题研究综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步=6尺,1尺(晋尺)=0.243米,1顷=100亩,1亩=240方步,(三国两晋)1里=300步=437.4米;(唐)1尺=0.295米,1步=5(大)尺,1里=360步=1800尺=531米。(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点校本。《后汉书》无志,(梁)刘昭把(晋)司马彪《续汉书》中八志补

李贤引注《帝王世纪》《古今注》与刘昭的引注有多处差别。李贤注东汉帝陵的道里,既有引注《帝王世纪》的里程,又按照唐代洛阳城起算的里程,不方便参考。如安帝恭陵“在今洛阳东北二十七里”,北兆域在汉魏洛阳城西北,李贤却说东北,而且明言是“今洛阳”,显系是指唐代的洛阳城(今隋唐城遗址)。和帝慎陵、质帝静陵、桓帝宣陵均“在洛阳东南30里”,与刘昭引注完全不同。另外关于帝陵的形制规模也多有差别。如李贤注安帝恭陵“伏侯《古今注》曰:‘陵山周二百六十丈,高十五丈’”,刘昭注“山周二百六十步”。260丈折合今封土直径201米,邙山无此规模的东汉大冢,明显存在着错误。刘昭引注的时代距离东汉最近,一些内容也经过了田野考古的验证,因此我们采纳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