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四西周时期农作物的出土概率》

《表四西周时期农作物的出土概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渭河平原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变化——华县东阳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7份样品)

中国古代是否也曾存在过某种被驯化的栽培藜,目前还不清楚。通过现生标本比对发现,东阳遗址出土的藜种子与现生藜的种子不论是尺寸大小还是形态特征都没有显著差异,判断应该是野生种。那么问题是,东阳遗址古代先民为什么要采集和储藏数量如此巨大的野生的藜种子?我们推测最大的可能是作为食物储藏。自然生长的藜科植物的种子虽然细小,种皮较硬,不是理想的人类食物,但经过加工还是可以食用的。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生长的一种藜科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其种子虽然细小,但富含蛋白和脂肪,被称为沙米。《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作为粥,滑腻可食;成为末,可充饼茶汤之需。”当然,藜的种子较沙蓬的种子更加细小,口感差,但也可以食用,再考虑到藜科植物盛产种子的植物特性,所以在农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藜很有可能被人类作为食物采集并储藏。事实上,与之相似的考古发现曾有过报道,例如在西安鱼化寨遗址一座仰韶文化早期灰坑H201中出土了近24万粒藜的炭化种子[33]。在汉阳陵的外藏坑DK15内发现了大量的藜科植物种子,被鉴定为杖藜(C.giganteum)[34]。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