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56—2015年清水河流域植被垂直带水循环要素通量年均值》

《表3 1956—2015年清水河流域植被垂直带水循环要素通量年均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五台山清水河流域植被垂直带水循环过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7和表3分别为1956—2015年清水河流域5类植被垂直带水循环要素通量的年际变化和年均值。通过图7和表3可以看出,不同植被垂直带的水循环过程差异显著,各水循环要素呈现出,降水:草甸>落阔>针灌>荒草>耕地;蒸散发:针灌>落阔>草甸>荒草>耕地;径流深:耕地>草甸>荒草>落阔>针灌;净辐射:草甸>落阔>荒草>耕地>针灌;潜热:针灌>落阔>草甸>荒草>耕地;显热:落阔>草甸>荒草>针灌>耕地;入渗:耕地>针灌>荒草>落阔>草甸;气温:针灌>耕地>荒草>落阔>草甸。因此,可以推断蒸发系数:针灌>落阔>荒草>草甸>耕地,径流系数:耕地>草甸>荒草>针灌>落阔,但针灌和落阔径流系数差异不大。说明林地蒸散发显著高于草地和耕地,径流深则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