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Epc 701超频记录

华硕Epc701的CPU主频应该是900MHZ,但是在这种机器上为了保证2小时的续航时间,CPU外频被额外降低了(从100降低到70)这样就只有630MHZ的主频了,为了用起来方便一点就打起了超频的主意,这次超频用的是eeectl来超频,这个软件可以同时控制风扇和亮度很方便。

刚刚下载好的软件CPU有三个档次,依次对应70的外频,85的外频和100的外频,由于默认外频是100,所以在外频达到100之前是安全的,这时可以直接用软件的默认配置。

实际上我们可以控制软件再超频一点,这就需要手动调整参数,默认参数为:
Speed.Profiles = 70,99,0,Suspend; 70,99,0,Stock; 75,100; 80,100; 85,100,1,Medium; 90,100; 95,100; 100,100,1,Full;

我们先说一下数据的意思,两个分号之间的第一个数字是外频;第二个数字是 PCIE频率;第三个如果有的话是电压,有人说大于0是以高电压状态,也有人说数字越大电压越大,所以最好设大一点,不然CPU电压不足系统不稳定,当然也别太大,不然CPU温度过高会烧毁CPU的(延伸:怎么看CPU温度),至于为什么要写那么多数字而不是一次调整到位主要是为了避免CPU主频剧烈变动引起系统崩溃。(延伸:CPU的温度多少正常

上一行数据的意思是一个外频70, PCIE频率99,正常电压的一个名字叫做Suspend的模式和一个同样配置的stock模式,然后当要求超频到medium模式时外频按75-80-85三步增加同时 PCIE频率增加到100,在最后一步加到高电压;在后面是一个名为full的模式,改模式的加载分成90-95-100三步,但是这样直接加载很可能不稳定,所以要增加间隔数来加强稳定性,我修改后的步骤为:

peed.Profiles = 70,99,0,Suspend; 70,99,0,630.1MHz; 71,99; 72,99; 73,99; 74,99; 75,99; 76,100; 77,100; 78,100; 79,100; 80,100; 81,100; 82,100; 83,100; 84,100; 85,100,1; 86,100; 87,100; 88,100; 89,100; 90,100; 91,100; 92,100; 93,100; 94,100; 95,100; 96,100; 97,100; 98,100; 99,100;100,100,1,900.1MHz; 101,100;102,101;104,100;106,102;107,100;108,103;109,101;110,105,2,990.1MHz;111,105;112,105,3,1008.1MHz;113,105;114,105;115,105;116,105,4,1044.1MHz;

这样一步一步的增加会加强华硕Epc 701超频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把名字换掉,这样好看点,好像可以换成中文,只不过我没有试过。在100倍频之后就是真正的超频了,这里每一步都好测试,我的机器在主频116时以后不稳定了,加上发热的原因所以决定不继续超了。

现在的Epc 701处理器主频是1044.1MHZ,已经超过1GHZ了,速度确实快了不少。(作者:幻儿 QQ:429312621)

64位Ubuntu11.10系统安装PPStream网络电视

PPS是我们常用的网络电视,而且PPS的跨平台支持很厉害的,不仅在windows下有客户端,还有ubuntu客户端,fedora客户端,ios客户端,android客户端,MAC OS X客户端。

对于32位的ubuntu用户只用去PPS网络电视官方网站下载对应deb文件即可,但是64位用户是不能直接安装的,PPS至今没有推出相应版本,不过还好ubuntu中文论坛NB人很多,我这里有打包好的64位文件(请把扩展名由rar改为deb),安装后直接在ubuntu软件中心中找到PPS再安装即可。PPStream下载传送门

安装好后只要在终端中输入PPStream(注意大小写)即可启动PPS。当然这时的PPS虽然能加载带是播放不了,我们还需要安装播放器,安装mplayer即可:sudo apt-get install mplayer

64位ubuntu11.10下安装PPStream网络电视

再次启动PPS,能播放了但是没有声音,这个简单,在PPS的设置里面吧音频格式改为alsa即可。(文:幻儿)

拥抱Windows 7告别使用七年的Windows XP系统

2001年,当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家庭电脑,2004年,第一次迷恋电脑。然而这些都是在用WINDOWS 98系统,而XP系统早在2001年就上市了。

2007年,家里新配了一台“非游戏”的台式机,才正式融入Windows XP系统的生活,XP一直被誉为“WINDOWS最经典的系统”。因为其占用资源少,性能强,兼容性好,所以广受好评。一直到2010年寒假,WIN7的趋势非常明显,因为高硬件和高配置需要WIN7 64位系统来驾驭。32位的XP以力不从心。在这个时候,我也感觉到改转型了,新升级的台式机在XP系统下发挥不出全部能耐,用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最终决定放弃XP了。第二天自己开始装WIN7系统了,当我最后一次看XP开机画面和关机画面,内心有一阵心酸。七年的时间告一段落,当我下决心装WIN7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回头,与XP永别了~~(延伸:谈windows7与XP的区别与优缺点

虽然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个计算机系统而已,但是认真观察一下在自己身边不起眼又不起眼的东西能陪伴你N年,这是不容易的,特别是自己喜欢的物品,虽然它没有生命,但是它在你内心已经引起了共鸣,在淘汰或者丢掉它的时候不要那么随意,因为当你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重创的时候,它们还在被放弃被抛弃的地方等着。

Office2007正版激活方法,无需密锁激活号免费永久激活

目前office2010尚无完美激活的办法,通常使用的就是180天循环激活,这对于高手来说可能很轻松但是对于技术不是那么熟练的人来说就很困难了,于是很多人选择装office2007。相比于office2010的激活机制office2007是很容易激活的,网上有很多office2007破解版,免激活版等等,不过今天MTOOU.INFO幻儿主要讲的是office2007的微软原版,我们只需要几步操作就可以实现office2007的永久激活

第一步:安装office2007,安装的时候会提示输入序列号,这时可以输入安装系列号,记住是安装序列号,这个序列号只能安装不能激活,下面提供一个安装序列号: V9MTG-3GX8P-D3Y4R-68BQ8-4Q8VD

第二步:关闭所有的office程序,win键+R,输入regedit进入组册表编辑器,找到以下位置:

  •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Office\12.0\Registration

会看到有至少一个子健,你必须删除全部子健的ProductName、DigitalProductID及ProductID键值。

第三步:找到C:\ProgramFiles\CommonFiles\MicrosoftShared\OFFICE12\OfficeSetup Controller\Proof.en\Proof.XML 文件,用记事本打开,Ctrl+F找到,修改为保存即可。

最后启动office 2007,没有盗版提示,破解完成。呵呵,不用office2007密锁照样用正版office2007。

PS:主要内容来自百度,但是教程混乱,鱼龙混杂,所以整理了一次,经过实践测试,windows XP sp3下激活成功。(幻儿)

64位Ubuntu11.10安装chrome浏览器及flash插件

64位Ubuntu11.10下firefox升级到7.0.1了,软件库中也直接有基于firefox的flash播放器,不过我还是喜欢用chrome,所以就尝试了安装chrome。先去google-chrome主页下载用于64位linux的chrome.deb,直接打开发现ubuntu软件中心提示错误,无法安装。ubuntu11.10中没有集成新立得软件包管理器,所以不能用以前的方法了。

尝试了多种办法后找到了一个好一点的:

  • 在命令行(终端)模式下用cd命令进入你存放chrome的deb包文件的目录,我的是“cd 下载”
  • 进入后直接执行:sudo dpkg -i xxxxxx.deb(其中xxxxxx.deb是你的chrome文件名)
  • 会提示错误,并告知依赖关系没有满足,找到未满足的包,安装即可,我的是libnss3-1d libxss1 libcurl3这三个文件
  • 执行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libnss3-1d libxss1 libcurl3安装依赖包(按自己情况自行替换)
  • 再次执行: sudo dpkg -i xxxxxx.deb即可成功安装chrome浏览器

不过这时还没有完,基于64位linux的chrome浏览器并没有自带flash播放器,所以我们还需要安装一个,默认的deb都是基于firefox的,所以我们要去adobe中国站下载adobe flash player 11 for linux 64bit的tar.gz包。下载完成后解压找到一个libflashplayer.so的文件,这就是flash插件的真身了。

依然是进入命令行,cd到你放 libflashplayer.so文件的目录,执行:

  • sudo mkdir  /opt/google/chrome/ plugins 在chrome的目录下建立插件文件夹
  • sudo mv libflashplayer.so  /opt/google/chrome/ plugins/ 复制flashplayer到插件文件夹
重启chrome浏览器你会发现ubuntu11.10下安装的chrome(谷歌浏览器)可正常开启flash了。(文:幻儿)

虚拟光驱加载win7提示setup.exe不是有效的win32应用程序

使用虚拟光驱加载win7时电脑提示setup.exe不是有效的win32应用程序这个提示,可能是你的win7镜像包是64位的吧!
而你的系统现在是32位的,所以这样提示错误~!因为在32位系统下是不能运行任何64位程序的,包括安装程序也一样~!
如果想要安装这个64位系统的话(拓展:关于32位系统与64位系统)。下面有三个方法解决此问题:
第一个办法是刻入光盘,用光盘启动来安装
第二个办法是用UltraISO把win7安装包写入U盘,用U盘引导启动来安装
第三个方法:

  1. 首先C盘名称清空,本地磁盘就ok。
  2. 解压Windows7 64 位版到非系统盘,此处以D:\W7为例
  3. 复制c:\boot\bootsect.exe至C盘根目录(此bootsect.exe为32位)没有的话,直接百度上输bootsect.exe,下一个就ok!
  4. 复制D:\W7中boot文件夹、efi文件夹、bootmgr及bootmgr.efi至C盘根目录。
  5. 在C盘根目录下新建sources文件夹,将D:\W7\Sources\boot.wim复制过来。
  6. 运行cmd,输入命令c:\bootsect /nt60 c:(注意中间有空格哟!)
  7. 重启电脑,出现“开始 安装 界面”,(要注意了,不点击“现在 安装 ”)点左下角“修复计算机”(repair you computer),进入”系统恢复选择”,选择最后一项”命令提示符”(command prompt),进入DOS窗口。输入:xcopy   D:\W7\boot   C:\boot 再输入:xcopy   D:\W7\boot\bootsect.exe   C:   (此bootsect.exe为64位)
  8. 重启电脑,出现“开始 安装 界面”,(要注意了,不点击“现在 安装 ”)点左下角“修复计算机”(repair you computer),进入”系统恢复选择”,选择最后一项”命令提示符”(command prompt),进入DOS窗口。先格式化C盘:执行格式化命令format c:/q(注:如C盘是FAT32格式,想转NTFS格式的话,执行format c:/fs:ntfs)。输入:D:\W7\sources\setup.exe 开始 安装 !(引用自:玩物丧志)

图文:U盘或硬盘盘符图标怎么修改?超级详解

本教程【图文并茂】一步步教大家修改硬盘盘符图标来让电脑更加彰显个性。先来看看MTOOU.INFO更换的硬盘图标效果:

修改U盘盘符图标

要实现这个效果其实很简单哦。请看以下两个三个步骤:

  1. 准备一个想要的图片,要四四方方的哦,不要长方形的,不然会很难看。然后去 http://free.logomaker.cn/tools/icoMaker.aspx 按照网页上面的提示制作将你的图片制成ico格式。制成后的文件名称是:favicon.ico
  2. 在你的硬盘或者是U盘里面创建一个名为autorun.inf文本文档(就是TXT记事本格式的),然后在里面输入以下内容:
    [autorun]
    icon=favicon.ico创建一个名为autorun.inf的文本文档
    注意:复制上面的内容到记事本后一定要选择另存为,而不是保存。而且在格式选项里面要选择“所有文件”如下图所示,这有这样才能让你创建的autorun.txt转换成autorun.inf格式。将autorun.txt转换成autorun.inf格式文件
  3. 最后一步就是将你创建的ico文件和刚才创建的autorun.inf文件放在电脑硬盘或是U盘的根目录下(也就是打开硬盘或是U盘后看到的第一个窗口,而不是再点击里面的文件夹后的子目录)如下图:将ico图标和autorun.inf文件放在同一个盘符的根目录
最后关闭窗口再打开看看,你的U盘、硬盘的盘符图标是不已经更换过来了呢?如果还没有别急哦,把U盘重新插一下或是重启下电脑就可以解决了。(文:倔强的我、穆童)

小白必看:Android手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介绍

最近发现身边很多朋友,尤其是女性对手机平板这类数码产品不是很了解,致使在买手机的时候因为不懂而买得不尽如人意。因此想写如题的一篇文章介绍一下,希望能对大家了解和购买安卓手机有所帮助。(PS:此文是对于小白中的小白的基础上写的,部分地方只针对2011年末及明年年初行情)MTOOU.INFO穆童延伸:Android智能手机的厂家多,配置类型多,相对便宜,更能满足具有不同需求的不同用户群体,因此,如果你准备换机,目前而言,一部适合你的安卓手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什么样的手机才是适合自己的呢?这从一般只能手机的硬件配置开始谈起。

Android智能手机

Android手机硬件

目前的智能手机的主要硬件一般有ROM、RAM、CPU、屏幕、电池、摄像头、无线网卡等(这里只说主要的)。下面具体说一下各个部分的具体含义及其性能指标对手机的影响。

  • ROM(手机内存容量),即手机内部存储空间,和电脑的硬盘可以说是一个概念。ROM的大小,影响手机内部可以放多少东西(个人觉得,最好软件装ROM里,媒体文件等等放手机内存卡里);
  • RAM(运行内存,有的地方简称运存),这个和电脑的内存差不多。RAM的大小,影响手机可以同时运行多少软件(尤其是特别占运存的软件);
  • CPU,和电脑的CPU概念也差不多;手机CPU好坏对系统是否能够流畅运行影响很大;很多CPU都可以超频工作(需刷机root);延伸:WiFi功能),影响wifi连接无线网络的上网速度(其实目前国内,除了上海等这样的BT城市,一般的网络速度让我们都不需要对无线网卡要求太多);无线连接除了Wifi还有蓝牙等。延伸:Ghost),可以刷入新的系统(即刷机),开可以给SD卡分区(这里不是像电脑硬盘分区分成几个盘,有刷机需求的可以参考论坛,不过多介绍)。
  • ROM(这里和上面说的ROM不是一个概念),就是各大论坛上说的固件,可以简单理解为上面REC里说的刷入的系统,就像从网上下的Xp系统盘iso镜像。在Android系统领域里,有原生的Android系统(现在大多数Android手机厂商的出厂手机都是原生的),还有CM、MIUI(小米)、联想乐OS等等在原生系统上的优化系统。可以这样理解,原生的Android系统就像原版的XP;CM、MIUI和乐OS就如同XP的番茄花园版,上海政府版,雨林木风版等。一般而言,后者都要比原生的Android系统具有更良好的性能。而且有些差别很大,比如笔者的智能手机手机,CM7的系统要比官方的Android2.3系统在性能上好很多(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缺点,比如没有原生系统稳定)。这点在中低端手机会特别明显。
  • ROOT权限,就是Android手机的最高用户权限,就像windows里的administrator(管理员权限)一样。几乎所有厂家,也许是怕小白乱来,会增加售后的负担,因此刚出厂的手机都是锁了root权限的。
  • ROOT的重要性:很多Android软件都需要root权限;而且目前很多Android手机都是运营商定制,出厂的手机会内置很多用户根本不用的运营商的软件,必须要取得root权限才能删掉。因此root是非常重要的,而刷机是取得root权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想来,花钱买个手机,连作为一个手机管理员的资格都被手机厂商剥夺了,天~~)
  • 关于刷机,刷机的概念在非智能机时代的时候就出现了。大众一般想到刷机,就会联想起刷机让手机变砖的危险性。但是上面已经介绍了,Android手机的刷机,是在REC的基础上装系统,就像在电脑的ghost上装系统是一样的。只要细心,遇到问题不要着急,跟着教程一步一步来,Android智能手机刷机变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试问,有多少人在电脑上装系统失败把整个电脑毁了的?我在几个论坛上关注了很久,几乎没有真正变砖的,有些小白不懂,即便操作失误,也差不多都是变成假砖(还有救的手机)。

建议即便不是发烧友,也最好一定时间周期内刷机一次,因为手机用久了会产生大量垃圾文件,会降低手机性能和流畅程度,严重时会造成经常死机。刷机就是给手机重装系统,当然,刷机之前做好备份,刷机不难~
而且,很多出厂的原生系统都不够好,需要刷入民间高手优化过的系统才能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刷机技术也产生了很多奇迹,比如HTC HD2这款09年上市的原系统为WINDOWS MOBILE 6.5的智能手机,后来民间高手成功把Android系统和WP7移植到这款智能手机上,最近又被率先移植Android4.0成功。只要不乱来,Android手机刷机把硬件刷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Ubuntu 11.10下Optimus技术实现Nvidia双显卡切换

Nvidia的双显卡切换技术叫Optimus(擎天柱),可惜只能在win7、vista下实现。Linux下没有对应的技术,当然苹果也没有。AMD早已经为ATI显卡开发出Linux下的催化剂,支持A卡与intel集显之间切换,N卡的用户只能嘴馋。

Linux下的图形服务是X11 server,于是有人开发出bumblebee(大黄蜂)X server来替换原生的图形服务,以支持N卡与I卡切换,但是bumblebee的软件源已经失效了,取而代之是ironhide(铁皮)x server。奇怪的是,这些名字都是变形金刚,难道将来出一个Megatron不行?好了,废话不多说,介绍本人在ASUS UL30VT本本下实现双卡切换。
1、添加软件源安装ironhide,系统自动安装nvidia-current驱动和nvidia-settings控制面板。终端输入: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mj-casalogic/ironhide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ironhide ironhide-ui
如何知道自己机器是否能切换呢?就是查看pci接口的设备,终端输入:lspci | grep -i vga

2、弹出界面,设置ironhide的参数,一路选 Yes,选default。如果安装出现问题,可尝试卸载重新安装ironhide

sudo apt-get purge ironhide
sudo apt-get install ironhide

Nvidia控制面板打开的方法,输入:nvidia-settings

重新设置ironhide的参数,输入:ironhide-configuration或者ironhide-settings

本人一般设置结果:xvpbo:8、节能模式、自动禁用独显yes、一直在禁用之前打开独显yes

3、修改ironhide的设置,针对UL30VT的配置,软件在/usr/share/ironhide/examples/给出了预设脚本,一个是启动独显的脚本ironhide-enablecard.asus.UL30Vt,另一个是禁用独显的脚本ironhide-disablecard.asus.UL30Vt。把/usr/local/bin/下两个默认的脚本改成对应的本本型号:
sudo rm /usr/local/bin/ironhide-enablecard
sudo rm /usr/local/bin/ironhide-disablecard
sudo cp /usr/share/ironhide/examples/ironhide-enablecard.asus.UL30Vt /usr/local/bin/ironhide-enablecard
sudo cp /usr/share/ironhide/examples/ironhide-disablecard.asus.UL30Vt /usr/local/bin/ironhide-disablecard
终端执行/usr/local/bin/ironhide-disablecard会发现终端提示/proc/module缺少模块,或者内核缺少acpi_call.ko模块,笔者以为要手动注入acpi_call.ko,其实不用,在当前内核的一个隐藏文件夹update里面,已经有了这个模块。重启即可。

4、安装glxgears测试软件:打开软件中心源,打入关键字“glxgears”,找到Miscellaneous Mesa utilities软件,安装。输入glxgears看到三个齿轮在加速,证明独显开启了,关闭窗口后独显关闭。重启进入桌面。有些网友反映,该技术会导致闪屏,但是本人没有发现。

5、关机数小时,等机器冷却后在进入桌面,测试本本的出风口是不是冰凉冰凉的?本人发现效果与win7下用集显的情况差不多,有时甚至更冰凉,win7占用至少700M内存,而ubuntu只占用不到300M。还有一点遗憾的是,ubuntu下硬盘位置的温度比win7下偏高,不知什么原因。

等了差不多2年的技术,终于出来了,还是本人折腾出来的……原本采用acpi_call.ko禁用独显的方法,10.10版下在进入桌面后就崩溃了,本人无奈改成进入桌面后再手动执行脚本禁用;11.04版即使进入桌面后执行脚本也崩溃;11.10时代终于有了铁皮技术,太好了,但是某些时候它又会失效,例如休眠后进入桌面,感觉比较热。Ubuntu 11.10 Oneiric Ocelot还是有不少bug,感觉一直像个半成品,还是期待12.04 Long Term Surpport诞生吧。

电脑组装配置总结:神马高配置,都是浮云

不知是不是近年关的缘故,最近有电子产品采购计划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得已,做为适当懂些行的我,便成了熟人圈中较为理想的“托”。无论这个“托”是褒义或贬义,总归都是帮人陪电脑的。

其实帮人办事,理论上来讲跟自己办事是搭不上关系的,但如果“帮”这件事你避不开,也甩不了,也就只好想着法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其一肯定是为了不伤感情,其二大多是碍于面子了:谁让你有事没事瞎折腾,让别人以为你专业的?

但最恼人的莫过于,你既出于好心帮了,但换回来的既不是信任,也没有理解。拿电脑DIY一事来说,大多品牌机以整合定制为依据,兼顾市场运作,往往因运作成本的提高而导致零售价提高,其实买回来还不一样用。所以大多数适当懂行者青睐DIY组装,要什么自己配,成本全由自己控制,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用最低的价格组到最好的配置了。但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这个“最好”该怎么定义?我记得十年前,128M的内存叫高配;我记得五年前,1G的内存叫高配;我记得三年前,2G的内存叫高配;我记得现在,4G的内存都不叫高配。

但我也记得,无论是32位的XP系统,还是32位的WIN7系统,最高也只能识别3.5G的内存。要么你就换64位系统,只要你用得习惯(延伸:32位系统横行的今天,配个8G内存的“高配”来玩32位Windows XP系统,有意义吗?我其实是个标准的硬件发烧者,当XP系统横行江湖六七载之后,我被VISTA的唯美所吸引,于是乎头脑发烧的等着盼着,好不容易盼来了中文破解版,却发现人家硬件要求高多了,好在咱的电脑配置一直不曾落时,小小地换几个配件就搞定。

但除了唯美,我发现它只能用中看不中用来形容。美伦美焕之下是严重的资源浪费与损耗,20G的硬盘空间根本不够吃,2G的内存根本不够填,512M的显存你得看显卡驱动能否有效支持……一堆的问题,令我不得不继续使用Windows XP,在XP的SP3补丁与VISTA的SP1补丁同步发行的时候,我果断地选择了XP SP3,然后继续着单调又乏味的XP时代。

而升级前后,硬件的大幅提升似乎对系统的使用没什么太大影响,我还是一样聊腾讯QQ、查网络资料、看高清电影、玩大型单机……此时,我似乎懂了个道理,在绝对的系统垄断、需求有限面前,神马电脑配置,都只是浮云。

如今已经是MAC超越windows 7,WIN7超越XP的时代了,众使MAC如此那般的优秀,恐怕都不是我再能折腾得起了。在微软时代,我算是系统行家,但在MAC时代,我一无所知。我想,那根本层次上的操作习惯,不是谁都能适应的吧。

近几年,我对配置的追求基本淡了,而系统也固定在WIN7与XP双用,我也想用一个系统算了,无奈的是使用习惯让我无从选择。于工作上,Photoshop CS5基本耗的是显存,1G够它玩的;3Dmax基本耗的是CPU,双核四线够够它玩的了;WIN7系统不再耗内存了,讲求共同性能提升,但既然4G给它用也只有3.5G,我想,2G也够它玩的了。

把电脑配置再往上提高有何意义?我也曾对Inter i7向往过,传说中的神级处理器,多爽啊!只是一想,主板不升级根本发挥不出性能,就没意思了;即便是主板跟着一起升级,显卡跟不上也没用不是?显卡升了级,显示器太小了也看不出差别不是?显示器大了,内存不够也跑不动不是?内存多了,系统不支持也没用不是?结果是什么呢,你要么就花一万多去配台能完美发挥i7处理器的整机,再要么,就当它是浮云放了吧。总不至于拿着i7聊腾讯QQ、查网络资料、看高清电影、玩大型单机?那也太委屈了不是。只是,我也就这么些追求,而且也只能有这么些追求,而且也只需要有这么些追求,这已经够我玩遍当下的潮流,再好再多,纵使送我也用不着了。

谨以此文,奉劝那些还在跟电脑高配置风的朋友们,该醒醒了,认清楚自己到底配电脑是拿来做什么的。我总是觉得,电脑也只是一玩具,总归是要被淘汰的,只要当下能用、够用、实用,也就足够了。尽管如今平板电脑流行,拿手一碰就好,是挺过瘾的,但不也只是一玩具?还不是谁都玩得习惯的。试想,如果可以花二仟不到的钱办成的事,何必去花三仟多的冤枉钱,余个一仟多,还可以交个一年的上网费了,你说是不是?(文:暮远思 编辑:穆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