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板基础知识——其他主板接口

电脑维修知识库认为,熟悉一些电脑主板上常见的接口会对其学习维修技术提供帮助。

一、FDD软驱接口(已经被淘汰)

FDD接口是链接主板和软驱的地方。FDD接口的位置通常在IDE硬盘接口附件,而且形状极为相似。我们可以通过长度和颜色来区分;FDD接口长度为4.9cm 比IDE接口短些。而且颜色一半为白色。主板一般只有一个FDD接口,其也采用了防反插设计。

二、键盘鼠标接口/SP2接口

键盘鼠标接口主要用来链接键盘和鼠标的,不过现在又很多usb接口形式的键盘或鼠标,而且通过USB能实现更多更强的功能。(2010)

三、USB接口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主要应用于链接各种大电脑外设,例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游戏杆、磁带、软驱、键盘、鼠标、打印机、U盘、还有很多新出来的通过USB实现各种功能的小玩意儿(2010)。USB接口氛围USB1.0和USB2.0。其传输速率分别为:12Mbps和480Mbps

四、LPT并联接口

并口是电脑早期使用的25针接口,俗称打印机接口,并口采用25针双排插设计,处了最普通的应用打印为,还可以链接扫描仪、zip驱动器甚至外接网卡、磁带机等扩展设备。

四、com口

com口味串行端口,主要用于链接鼠标口及通讯设备,如modem进行数据通讯等。(淘汰)

五、定员接口

1.AT标准接口主板:电源接口由12针组成,有+5V -5V +12V -12V供电,此类结构主板一般用于早期486和586处理器。已经被淘汰

2. ATX结构主板:电源接口由20针组成,有+5V -5V +12V -12V 3.3V供电,此类结构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主板结构,其优点是尺寸、结构和布局比较合理、尺寸有:305*244mm。244mm*244mm 和mini-atx284mm*208mm,去点是升级不方便。

六、其他的接口都是在维修时比较少碰到的,其右集成声卡接口、游戏手柄接口(这东西还要专门的接口吗?USB搞定)显卡接口(这里说的是AGP接口,就是从主板上或是独立显卡上用来接线到显示器的那个接口)、网卡接口。等

七、风扇接口、各种跳线接口

风扇接口主要用来链接风扇,为风扇提供12v、5v电压。跳线接口主要分cmos跳线、主频/倍频跳线、电压转换跳线、开关跳线。跳线的使用要看具体的主板而定,不同厂家的跳线设置也不同,正确学习跳线也是维修必修知识,很多客户送修设备就是跳线没有连接正常导致设备不工作,维修时要先简后杂的维修思路。正确使用跳线的学习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从代理商受理获得随主板赠送的主板安装手册;二是通过检测电路控制关系了解。

六、风扇接口、各种跳线接口。

维修工具之——吸锡枪

吸锡枪是一种修理电器用的工具,收集拆卸焊盘电子元件时融化的焊锡。维修拆卸零件需要使用吸锡器,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更为难拆,拆不好容易破坏印制电路板。简单的吸锡器是手动式的,且大部分是塑料制品,它的头部由于常常接触高温,因此通常都采用耐高温塑料制成。

吸锡枪主要用于去除比较大的焊盘残锡。与之对应的产品是吸锡线。但是吸锡线主要用于精密维修操作、如BGA、IC芯片更换。因此大家在维修的时候要更具具体情况来选择到底是用吸锡枪还是吸锡线。

日本白光电动吸锡枪

电脑主板之ISA接口,AMR接口,CNR接口,IDE接口,SATA

抓紧时间把接口知识讲完吧。学习也是不能拖拖拉拉的

一、ISA接口

ISA是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之缩写,插槽如下图。可翻译为:工业标准体系结构。它是IBM早期为pc在电脑制定的总线标准,因此也称为AT标准。它为16位体系结构,仅支持16位I/O设备,ISA的数据传输率只有8MB/s,最高也只有16MB/s,工作频率为8MHz。

一块有5条16位ISA槽和1条8位ISA槽的主板

二、AMR接口(软声卡、软猫)接口

AMR是audio/modem riser的缩写(AMR插槽如下图),其翻译为“声音/调制解调器插卡”,它是一套开放的工业标准,定义是可同时支持声音及调制解调器功能的扩展规范。AMR接口的长度大约有AGP接口的一半。

电脑主板上的AMR接口插槽

为顺应宽带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弥补AMR规范设计上的不足,Intel又 开发出了CNR (Communication Network Riser,网络通讯接口)插槽,它们的外观基本一样。CNR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外配CNR接口卡(声卡),让电脑具有6声道环绕音效功能(采用AMR标准的主板音效很垃圾——电脑维修知识库注);其二是通过外配CNR接口的网卡或调制解调器卡,让电脑具备简便网络连接功能。CNR支持的插卡类型有Audio CNR、Modem CNR、USB Hub CNR、Home PNA CNR、LAN CNR等。但市场对CNR的支持度不够,相应的产品很少,所以大多数主板上的CNR插槽也成了无用的摆设。

电脑主板CNR接口插槽

三、IDE接口(硬盘接口)

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目前的家用市场中广泛使用(2010)。

回到主题,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电脑主板IDE接口插槽

四、SATA接口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电脑主板SATA接口插槽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目前最新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实战ThinkPad笔记本指点杆报错修复

前几天,室友的本子开机报错,代码是8611,无数次的开机重启都是无法进入系统。拿到JS那修,黑心的JS说是指点杆坏了,修不了,必须换键盘,开价450大洋!室友丧气的回来,觉得只是指点杆坏了,换掉整个键盘不值得,众兄弟围着本子叹气!

后来一位老师介绍一个教硬件的老师来帮忙,说明是:进入BIOS检测主板,开机报错后就自动进入检测程序,无法进入系统(如图1)。那人明了后,于是利索的把键盘拆下来,边拆还边告诉我们正确方法是:把所有固定掌托、键盘的螺丝都拆掉后,小心从面对自己的前方把掌托小心抬起10公分左右,把键盘线和喇叭排线拔掉,尤其注意不要直接用手拔喇叭排线,应该用小螺丝刀或其他工具把喇叭排线从插座上拔下来,防止把喇叭排线扯坏。

thinkpad笔记本指点杆报错

thinkpad指点杆维修实例

thinkpad指点杆维修实例

把键盘指点杆周围的几个键帽也拆下来,把4个很小的螺丝拆下来,键盘背面、指点杆后面的金属盖就拆下来了(如图3)。再把后面贴的黑色胶布撕下来,露出来一个圆形的小孔,下面就是指点杆电路了。小孔的直径大约和600的小红帽直径差不多,大约5、6个毫米吧。圆孔中间是个正方形的白色物体,边长不到2毫米,周围有8个焊点,我估计就是8个方向了,就像小时候玩的街机的操纵杆。经过用放大镜观察后,我们发现是焊接点有分离的现象。查出的问题所在,我们又苦于如何解决。那人说:好了,拿上刚卸下来的键盘,跟我走。我们问去哪?他说去“手机维修站”,因为那里有专业的焊接工具,且师傅也是成手!他们的板材都是在那里焊接的!我们真是开也眼界!我们拿着键盘,只见师傅把一小块松香放到指点杆电路上用热风枪吹熔化,拿着小镊子又捣鼓了两下,说:“10块,完事!”

thinkpad指点杆维修实例

色标注方框中就是指点杆焊点出问题的地方

我们众兄弟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态返回宿舍,装好本子,开机,顺利进入系统!成功了!真是神了!原来是一个小小的焊接点出了毛病啊!后来室友请那位硬件老师吃了一顿,花了50多!加到一起才不过60元.

电脑维修知识库转载自:上海笔记本维修网转载自:it.com.cn的文章

引起电脑蓝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电脑维修员们对电脑出现蓝屏的见解及处理方法、步骤

一、引起电脑蓝屏的原因

1、内存质量不高或者接触不良或者老化尘土过多。
2、硬件的驱动程序不匹配或者损坏。
3、系统遭病毒破坏某些硬件配置文件被更改。
4、有几个软件冲突。 大连电脑维修提示:想想最后是操作什么了才出现的这个问题,如果时装的软件或者驱动程序,先卸载了看看问题是否还出现。如果是使用中出现了这种问题,并没有安装软件或驱动,检查一下内存条。

二、一般解决蓝屏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一般我们会想到的是内存
其次应该是硬盘
接着下来我觉得才是软件–指的是系统方面的问题一般可以先给现有的系统做个备份好
接着GHOST下看看到底是不是软件的问题
一般而言以上的述说应该可以解决蓝屏的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电脑维修人士对电脑蓝屏问题的一般总结,供参考。

电脑维修知识库不对使用以上内容导致的任何硬件或软件等问题负责。

笔记本电脑主板故障维修技巧

一、主板被烧坏。

一般是由于带电拔插系统中接插件,或电路中电源对地之间短路而引起,此时可采用静态电阻测量法。若发现任意输入/输出脚与电源或地直接导通(除原电路如此外)均属击穿故障;若发现两个类似的输入脚或输出脚的电阻值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说,也是故障。注意:对主板被烧坏故障维修时不可简单更换烧坏元件了事,而应检查与此相关的许多元件,直到短路故障消除及无故障元件时方可加电测试。

二、系统配置参数不正确。

此类故障一般可通过重新设置系统配置参数即可,但若配置参数不能设置或不

能保存系统配置参数时,则应从电池、CMOS RAM芯片、CMOS RAM供电电路及读写电路等方面入手查找故障原因。

三、PC主板的总线及I/O总线

熟悉PC主板的总线类型及I/O总线插槽中各信号排列情况,以I/O插槽中重要信号为线索进行故障点查找是维修PC主板致命性故障的关键。

微机主板常用总线有PC/XT、PC/AT、VESA、PCI等类型,不同总线的I/O槽中信号排列有所差别,熟悉I/O槽中重要信号是查找因总线类故障系统死机、屏幕无显示等严重故障的前提。对死机类故障,首先区分故障原因是由I/O设备故障引起还是主板本身故障引起。确诊故障在系统板后,可检测系统板I/O槽中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的脉冲状态初步判断系统故障部位:若所有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均无脉冲,则可能是CPU未工作;若个别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为恒定电平而其余位为脉冲,则是总线故障。由于CPU本身故障率较低,因此检查CPU未工作的原因应从CPU工作的输入信号是否正常入手。CPU的基本工作条件有三个,即系统复位信号RESET、系统时钟信号CLK、CPU就绪信号READY。以PC/AT机为例,CPU(intel286)的29脚为RESET信号,对应于I/O槽中B02槽RESET DRV信号,在开机时应有一个明显正脉冲;CPU的31脚为CLK信号,对应I/O槽中B20槽系统时钟SYSCLK信号应为TTL电平的时钟脉冲。CPU的65脚为READY信号,在开机时应为低电平或脉冲。某PC/AT机死机,屏幕无显示故障,首先查I/O槽中B02槽RESET DRV信号恒低,说明开机复位信号错,于是查时钟处理芯片82284-12脚,在开机时有一个正脉冲说明82284已正确发出了系统复位信号,跟踪复位信号传输路径向下检查,说明82284已正确发出了系统复位信号,跟踪复位信号传输路径向下检查,发现74ALS02的5、6脚输入为正脉冲,但输出4脚却为“不高不低”浮空电平,更换该芯片后故障排除。对总线故障检修原则是:若发现某一位或很少几位为恒定电平,可重新开机检查这些位在开机瞬间是否为恒定电平,若开机瞬间即为恒定电平,则是错误状态;若开机瞬间为脉冲而后变为恒定电平则应首先检查其他信号;若发现8位甚至更多的位同时出现错误状态,则应检查CPU工作是否正常或相应的总线驱动门的控制信号(如驱动门的方向控制信号或门的选通信号等)。

四、I/O设备运行不正常的故障分析技巧

I/O设备的运行涉及I/O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软、硬盘)本身、连接电缆、多功能卡及主板,在通过替换法及插拔法确准故障发生在主板后,抓住主板上有关外设重要控制信号,并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功能有所了解情况下也是容易排除故障的。如软盘驱动器电机转动指示灯亮但不读软盘驱动器。由于主板与软、硬盘等外设之间采用DMA操作,DMA操作的应答过程如下(以AST386中软盘DMA为例):先由软盘驱动器发DREQ2信号给DMA控制器(82C206),然后DMA控制器向CPU(80386)发HRQ信号,CPU结束当前总线周期后发响应信号HLDA给DMA控制器,最后DMA控制器发DMA响应信号DACK2给软盘驱动器 允许其数据进入系统总线。抓住DREQ2、HQR、HLDA、DACK2几个信号及传输通路可以很快定点故障部位。另外,中断对外设运行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从中断控制器及中断控制信号传输途径查找涉及中断的外设运行故障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主板控制电路较为复杂,好在控制功能的高度集中及传输途径简化,只要抓住重要控制信号对主板故障定位,速度比早期以分立元件为主的故障定位还要快。

五、随机性故障维修技巧

随机性故障原因较复杂,芯片或设备用接插件方式联接系统中存在接触不良;时序控制电路偶尔发生时序信号漂移;芯片之间的电平匹配及时序匹配不好(如某些兼容机内存芯片读写速度不一致);电路板布线不合理或其它原因使主板上芯片引脚之间产生电容或电感都可引起随机性故障。此类故障表现在显示内存错、内存校验错、键盘输入死机、读写软盘、打印等操作时不固定地发生随机性故障。重点可从如下电路信号入手:(1)系统控制电路,如ALE地址锁存信号。(2)系统内存电路:RAS、CAS行列选通信号、ADDRSEL行列地址转换控制信号、内存数据读出驱动、内存芯片速度匹配关系。(3)系统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芯片。(4)系统各种时钟信号SYSCLK、PCLK、DMACLK。尤其需注意内存芯片、内存条速度匹配关系及74FXX、74LSXX、74ALSXX等芯片的区别。当然对随机性故障发生现象较固定时,可从现象直接判断故障原因,如主机有时启动,有时不启动,一旦启动后系统工作完全正常且长时间正常,则很可能是“电源好”信号POWER GOOD不正常引起。

本文出自 穆童博客 转载请保留本文出处连接地址http://mtoou.info/bijiben-zhuban-weixiu-ff/

电脑基础知识之PCI/PCI express接口,俗称显卡接口

发现维修文章好几天都没更新了。今天就说说PCI接口吧。

一、PCI总线是高速同步总线,具有32bit总线宽度,工作频率是33MHz,最大传输率为133Mbyte/s,如下图所示。

二、PCI Express的最新一代的总线接口,而采用此类接口的显卡产品,最初与2004年晚些时候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Intel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更新一代的技术取代PCI总线和多种芯片的内部链接,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随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内的20多家业界主导公司开始起草新技术的规范,并在2002年完成,对其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的。

PCI Express采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链接,比起PCI以及更早的电脑总线的共享并行构架,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链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宽带,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宽带。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点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 express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他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

PCI express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X2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接口模式)。较短的PCI express的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 express的接口中使用。PCI express的接口能够支持热拔插,这也是不小的飞跃。PCI express的卡支持的三种电压分别为+3.3、3.3Vaux以及+12V。用于取代AGP接口的pci express的接口位宽为X16,将能够提供5GB/s的宽带,及时有编码上的损耗担任能够提供约为4GB/s左右的实际宽带,远远超过AGP 8X的2.1GB/s的宽带。

pci Express的规格从一条通道连接到32条通道连接,有非常强的伸缩性,以满足不同系统设备对数据传输宽带的不同需求。例如,PCI Express x1(插槽如下图)

规格支持双向数据传输,每向数据传输宽带250MB/s,pci Express的X1已经可以满足主流声效芯片、网卡芯片和存储设备对数据传输宽带的需求,但是远远无法满足图像芯片(GPU)对数据传输宽带的需求。因此,必须采用pci express X16(下图),即16条点对点数据传输通道连接来取代传统的AGP总线,pci express的X16也支持双向数据传输,毎向数据传输宽带高达4GB/s,双向数据传输宽带有8GB/s之多,相比之下,先前广泛采用的AGP 8X数据传输只提供2.1GB/s的数据传输宽带。

尽管pci express的技术规格允许实现X1(250MB/s)、X2、X4、X8、X12、X16和X32通道规格,但是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只有X16,还有已经不多用的X1(在修一些07-08年左右的主板时可能还会有X1接口)。大多芯片组厂商在南桥芯片中添加对X1的支持,在北桥芯片中添加对PCI Express X16的支持。除去提供极高数据传输带宽之外,PCI express因为采用串行数据包方式传输数据,所以PCI express的接口每个针脚可以获得比传统I/O标准更多的宽带,这样就可以降低PCI express的设备生产成本和体积。另外,PCI express也支持高阶电源管理,支持热拔插,支持数据同步传输,为优先传输数据进行宽带优化。

在兼容性方面,PCI express在软件层面上兼容目前PCI技术和设备,支持PCI设备和内存模组的初始化,也就是说目前的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无需推倒重来就可以支持pci Express的设备。

电脑科技前沿——新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创记录

电脑存储器的速度,神马是速度?从软盘、光盘、盘片式硬盘的速度在它面前都算个菜。
它就是——固态硬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固态硬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不过它们往往都是依靠多通道合力完成的,而加拿大渥太华厂商MOSAID近日推出了一款新的固态硬盘产品原型,在单通道读写性能方面创造了一个新纪录。这种固态硬盘原型基于MOSAID、Indilinx(Barefoot控制器开发商)合作开发的创新型闪存架构和界面“HyperLink NAND”(HLNAND),单通道读取性能213MB/s、写入性能130MB/s。相比之下,目前的第二代固态硬盘需要八个或更多通道才能达到这种水平。
HLNAND固态硬盘原型采用3.5寸规格外形,功能完整,接口SATA 3Gbps,集成了Indilinx提供的FPGA封装主控制器、PCB主板,MOSAID提供的HLNAND闪存芯片,由两个64GB HLDIMM模块组成单独一个通道,每个模块又包括八颗多芯片封装(MCP)的闪存芯片。受原型设计限制,HyperLink通道时钟频率从133MHz降低到了75MHz。

读写速度创纪录的新型固态硬盘

MOSAID表示,今后的量产零售版本将会使用FPGA或者ASIC封装控制器、八个通道、133MHz全速通道频率,读取和写入性能将超过1TB/s。
MOSAID表示,HLNAND固态硬盘主要面向追求高性能、大容量存储的领域,比如桌面工作站、计算和企业环境、轻型编写设备、游戏设备、外置硬盘等等。
MOSAID已经开始向半导体供应商、封装和模块供应商、产品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提供64Gb HLNAND NAND闪存芯片、64GB HLDIMM模块的制造授权,其工程师团队也同时提供全力支持。
知识库点评:
1、这玩意儿目前不是一普通群体玩的。
2、科技进步的速度真是太TM快了,我们学技术的可要紧跟时代发展啊。

电脑存储器的速度,神马是速度?从软盘、光盘、盘片式硬盘的速度在它面前都算个菜。它就是——固态硬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固态硬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不过它们往往都是依靠多通道合力完成的,而加拿大渥太华厂商MOSAID近日推出了一款新的固态硬盘产品原型,在单通道读写性能方面创造了一个新纪录。这种固态硬盘原型基于MOSAID、Indilinx(Barefoot控制器开发商)合作开发的创新型闪存架构和界面“HyperLink NAND”(HLNAND),单通道读取性能213MB/s、写入性能130MB/s。相比之下,目前的第二代固态硬盘需要八个或更多通道才能达到这种水平。 

HLNAND固态硬盘原型采用3.5寸规格外形,功能完整,接口SATA 3Gbps,集成了Indilinx提供的FPGA封装主控制器、PCB主板,MOSAID提供的HLNAND闪存芯片,由两个64GB HLDIMM模块组成单独一个通道,每个模块又包括八颗多芯片封装(MCP)的闪存芯片。受原型设计限制,HyperLink通道时钟频率从133MHz降低到了75MHz。MOSAID表示,今后的量产零售版本将会使用FPGA或者ASIC封装控制器、八个通道、133MHz全速通道频率,读取和写入性能将超过1TB/s。MOSAID表示,HLNAND固态硬盘主要面向追求高性能、大容量存储的领域,比如桌面工作站、计算和企业环境、轻型编写设备、游戏设备、外置硬盘等等。MOSAID已经开始向半导体供应商、封装和模块供应商、产品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提供64Gb HLNAND NAND闪存芯片、64GB HLDIMM模块的制造授权,其工程师团队也同时提供全力支持。

MTOOU.INFO点评: 1、这玩意儿目前不是一普通群体玩的。 2、科技进步的速度真是太TM快了,我们学技术的可要紧跟时代发展啊。

精密电子维修必备工具之——吸锡线

吸锡线的作用

吸锡线是一款专用的维修工具它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电子产品的返工/修理的时间,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对电路板造成热损伤的危险。精密的几何编织设计保证了最大的表面张力和吸锡能力。吸锡编线优化的编织到焊点的热传输,从而加快了吸锡的速度。而极少的助焊剂残留,也同时加快了PCB的清洗过程,甚至可以彻底取消清洁过程。

用于除锡时吸取多余的焊锡,耐氧化防腐蚀,导热上锡性能好,吸锡干净。在拆焊中,芯片取掉以后,电路板上还会有大量的焊锡,这会影响芯片的焊接。通常采用吸锡带清理,方法是把烙铁放在吸锡带上然后在芯片焊盘上缓缓移动,等焊锡融了就会被锡吸带吸起,吸尽管脚间的锡,这样清理的印板很干净。之后最好能用洗板水将机板芯片位置洗彻底。在除锡工具中,吸锡器可以用于一般的铝电解电容之类,吸锡带可以用于比较大个儿的贴片元件。

用处

因为其拥有比较贵的价格(相对于同类产品吸锡枪而言).吸锡线的设计定位就是紧密维修。所以一般会在笔记本维修和手机等精密电子产品的主板维修时会用到.
使用的时候需要烙铁的配合加热,用烙铁头按住吸锡线并在需要脱掉的焊盘上来回托擦(别忘了加助焊膏),知道把焊盘多余的锡弄干净为止。

用处
因为其拥有比较贵的价格(相对于同类产品吸锡枪而言).吸锡线的设计定位就是紧密维修。所以一般会在笔记本维修和手机等精密电子产品的主板维修时会用到.使用的时候需要烙铁的配合加热,用烙铁头按住吸锡线并在需要脱掉的焊盘上来回托擦(别忘了加助焊膏),知道把焊盘多余的锡弄干净为止。

AGP接口

今天讲的内容是电脑主板的AGP接口,虽然这种接口几乎被淘汰,但是在维修一些较老的计算机时可能还会遇到。所以也是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AGP简介

AGP,全称为加速图像处理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电脑主板上的一种高速点对点传输通道,供显卡使用,主要应用在三维电脑图形的加速上。AGP是在1997年由Intel提出,是从PCI标准上创建起来,是一种显卡专用接口。推出原因是为了消除PCI在处理3D图形时的瓶颈。AGP通常会被视为电脑总线的一种,但这样的分法严格来说是错误的;因为一组总线可容许多个设备共用,而AGP却不是。AGP不能多个插槽共用一组总线。一些主板设有多条独立的AGP插槽,现时AGP正逐渐被PCI Express所取代。

英文全名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中文全名 加速图像处理端口 发明日期 1997年 发明者 Intel 替代接口 PCI Express(PCI-E) 替代日期 2004年 阔度 66针 最多连接 每接口 1 个 带宽 最高达 2133 MB/s 类 并行 热插拔? 不支持 外置接口? 不支持

AGP插槽首次在x86兼容系统出现,是在Socket 7 Pentium和Slot 1 Pentium II主板上。1997年10月中旬,Intel于i440LX Slot 1芯片组上加入AGP的支持,其后主要主板供应商也大量推出一系列相关的产品。

最早支持AGP的Socket 7芯片组是VIA Apollo VP3、SiS 5591/5592、以及ALiAladdin V,而Intel从未发布配备AGP接口的Socket 7芯片组。1997年11月,大众电脑展示了首块使用VIA Apollo VP3芯片组的Socket 7 AGP主板,名为FIC PA-2012年,随后不久的EPoX P55-VP3也使用VIA Apollo VP3芯片组,是第一块推出市场的相关主板。

AGP显卡兼容性

AGP显卡是支持向后和向前兼容的。不过,信号电压为1.5V的显卡不能插入3.3V的插槽,反之亦然,只有“通用(Universal)”插槽才能同时支持两种类型的卡。AGP Pro显卡不能装进标准AGP插槽,但标准的AGP显卡却能工作于AGP Pro插槽上。有些显卡,如Nvidia的GeForce 6系列或ATI的Radeon X800系列,只有1.5V的凹口(key),以防止它们被安装在不支持1.5V的旧型号主板上。而最后一代支持3.3V的显卡有Nvidia的GeForce FX系列和ATI的Radeon 9500/9700/9800(R350)(但不是9800/9600(R360))。

安装显卡前,检查电压兼容性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些显卡会错误地拥有双凹口和一些不正确的主板会有全开放插槽。此外,一些设计不佳的旧式3.3V显卡会不当地有1.5V的凹口,将这些卡插入不支持正确信号电压的插槽可能会造成损坏。

不过,也有一些独有的例外,例如,苹果Macintosh电脑的Apple Display Connector(ADC)接口有一个额外的连接器可为连接的显示提供电源。此外,由于固件上的问题,显卡不能由一种CPU架构的电脑移动到另一种的电脑上。

AGP标准版本

1997年,英特尔推出了首个AGP版本,名为“AGP 1.0规格”,包括了1倍速(1x)和2倍速(2x)的速度。之后,又发布了2.0规格的4倍速(4x)和3.0规格的8倍速(8x)速度的AGP。其版本包括:

  • AGP 1x:使用32-bit传输通道,时钟频率66MHz,数据传输量为266MB/s。
  • AGP 2x:使用32-bit传输通道,时钟频率66MHz,通过双泵增至133MHz,数据传输量为533MB/s,信号电压与AGP 1x相同。
  • AGP 4x:使用32-bit传输通道,时钟频率66MHz,通过四泵增至266MHz,数据传输量为1066MB/s,信号电压1.5V。
  • AGP 8x:使用32-bit传输通道,时钟频率66MHz,通过八泵增至533MHz,数据传输量为2133MB/s,信号电压0.8V。
速度 规格 传输通道 有效时钟频率 数据传输速度 信号电压 注释
AGP 1x 1.0 32 bit 66 MHz 266 MB/s 3.3 V 双倍于PCI的数据传输速度
AGP 2x 1.0 32 bit 133 MHz(双泵) 533 MB/s 3.3 V 双倍于AGP 1x的数据传输速度
AGP 4x 2.0 32 bit 266 MHz(四泵) 1066 MB/s (1 GB/s) 1.5 V 双倍于AGP 2x的数据传输速度
AGP 8x 3.0 32 bit 533 MHz(八泵) 2133 MB/s (2 GB/s) 0.8 V 双倍于AGP 4x的数据传输速度

AGP 3.5规格是指由微软所提及的"通用加速图像处理端口"(Universal AGP,UAGP),当中强制了要支持在AGP 3.0规格中部分原本被视为可选择性支持的暂存器。升级了的暂存器包括PCISTS、CAPPTR、NCAPID, AGPSTAT、AGPCMD、NISTAT、NICMD。而新増的暂存器包括APBASELO、APBASEHI、AGPCTRL、APSIZE、NEPG、GARTLO、GARTHI。

相关内容可访问:http://baike.baidu.com/view/4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