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主板静态电流部分的问题解析

        什么是静态电流?有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在这里我来解释一下.所谓静态电流就是在接上电源适配器在不上电池的情况下,主板所产生的电流.在维修的时候,我们用电源供应器来代替电源适配器,电源供应器有两个档位,一个是电压档另一个是电流档.静态电流就会在电流档上显示出来的.电压档显示的就是笔记本电脑的供电电压.
                                           

   有的人会问静态电流到底是多少呢?那又怎么样判断静态电流是大还是小呢?在这里我要阐述自己的维修观点,有一些自己起的术语,如果有维修本本经验的人士在听到这些术语后不要惊讶,因为意思和你所知道的术语的意思是一样的.下面我用一种笔记本主板的图纸(附带的图纸)来帮大家解析:
这种主板的静态电流是0.04A—0.06A之间,一般是0.05A.只要静态电流正确了那么主板的原始电压3V_AUX.5_VAUX,12_VAUX就会出来了.要是静态电流不对,那么这三个原始电压就会出不来.那么静态电流不对怎么解决呢?下面我会阐述这些疑虑的.
一.    静态电流为零
  静态电流为零就是主板还没有接到外界的指令或者是静态电流回路有开路现象出现.,这里我所说的外界指令就是主板的主供电19V(有的主板是16V),还没有传到主板上去,那就要看看供给主板的19V电压的传输路径有没有被断开(OPEN).很多情况下就是19V的传输路径出了问题,19V通过电源接口到主板再通过一个大电感PL7供给主板上的主电源芯片SC1404的.还有就是产生3V_AUX,5V_AUX的电路上的电感PL8,PL6两个是不是OPEN(断开)
为什么这里也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因为有电流必然会有一个回路,这里就是一个静态回路。要是这个回路被断开那么就不会有静态电流的,这里先提一下,这个原理也是解决静态电流大的一个判断依据。
二.    静态电流小
静态电流小就意味着三个原始电压没有出来.但只要有电流就表示外界给主板的指令已经送到SC1404主电源芯片上了,那为什么静态电流会小了,那是因为SC1404还没有工作,有的人想到这一步就认为SC1404坏了,接着就开始换SC1404,但很少有换好的那换不好怎么办呢?没有办法了.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主板不要轻易去换零件,为什么呢?因为在没有确定之前你想换的那颗零件只是嫌疑犯而已,那怎样才能判断准确呢?下面是我的维修思路.既然SC1404没有工作,那么它在工作时要有条件的,那我们看看CS1404的工作条件是什么?首先SC1404要有外界的指令19V电压,还要有一个VL信号用万用表电压档量测为5V.还有一个AUX_OFF#信号,这个信号表示高电平有效,用万用表量测也为5V,要是这个信号被锁定以后SC1404就不会工作的基本上就这几个信号在控制的.还有SC1404的第23脚和22脚是高电位近19V.要是发现VL或AUX_OFF#信号不正常,那就顺着这个信号查找下去,在这里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但这个芯片SC1404和一些笔记本主板上用的MAX1632基本是一个工作原理的
三.    静态电流大
   静态电流大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电流大到1.00A以上,还有一种就是在0.15A左右。这两种有什么不同和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呢?第一种是外加电压19V短路(SHORT),造成静态电流大的现象。碰到这种情况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断开外加电压(拔掉电源),否则会烧很多相关零件的切记。这种情况的处理要简单一些,为什么我要说在有限的时间内断开外加电压这里就有一个处理的技巧,在没有断开外加电压时要迅速的用手去触摸整个主板上的零件(在你不知道19V外加电压在主板上的承载体即19V的负载的情况下),看看你能不能感觉到有什么零件很烫手,一般就是那颗零件坏了,为什么会这样去判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里我介绍一下它的原理:这是根据简单的电路并联原理来判断的,大家想象一下两个电阻并联在不改变外加电压的情况下,阻值小的那条支路分得的电流是不是要比另一条支路的分得的电流大,那么这条支路产生的热量就要大的很多,公式为热量等于电流乘以电流再乘以时间,只要电流增大那么热量就会增大很多,所以你就能很快的感觉出来。在主板上19V的负载都是并联的只要有一个短路那么那一个产生的热量就会很大的。要是感觉不出来,就必须一路一路断开了查找了,查找的思路是这样的19V通过电感传输到每一路去的,只要断开电感量测两端看看是那一端短路,要是还是主电源端就按这个方法再去查找,要是量测主电源端不短路了,那就是这一路的负载端短路,只要查到就好解决了,给这一路的负载卸掉就可以了。也许有人会问19V短路可以用这种方法,那3V,5V,1.25V等等电压短路能不能用这种方法呢?可以的我给这种方法起名叫烧机法。但在维修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就是在维修的时候电压不能乱调要准确的打在那个短路的电压值上,电流档可以调的,但开始要调到最小档,然后再慢慢加大直到你能感觉出来为止,如果电压不调好很可能会烧掉很多此短路电压的负载的切记切记。
   还有一种就是静态电流在0.15A左右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它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什么呢?也就是你能从主板上得到什么样的信号呢?很直观的信号就是电源主芯片发烫而且是很烫的那种,这个时候有的人就没有办法了,没有头绪了,只好换主电源芯片SC1404了,但换后现象依旧.这时真的没辙了,该怎么办呢?如果我拿到这样现象的主板我会这样做:把电源主芯片SC1404产生的原始电压3V_AUX,5V_AUX,12V_AUX与其负载断开,断开就是把PL8,PL6还有就是12V_AUX的PJP7连接点,不过要一路一路的断开,不能同时一起断开.这是主板的回路的一部分,上面我说过没有静态电流时也会和这三路有关,正常的主板断开任何一路其静态电流都会为零,那就要看看是哪一路影响的.操作步骤如下:断开外加电源,在断开3V_AUX的电感PL8,然后在加上外加电源,看看电源供应器上的电流值是为零还是为原来的值,要是原来的值那就把你断开的3V_AUX的PL8再连接上,再断另外两路的,一定会断好的.那么要是为零就是3V_AUX这一路有问题,才会影响主板的,这时你就要看看是3V_AUX的产生端出问题还是其负载端出问题了,这里就好说了,为什么呢?因为产生端就是PU12,PU14两颗N型的MOS管有问题,一般是虚焊影响的,要是其负载端有问题那么就得把负载一个一个卸掉,才能判断到底是哪一个坏了而影响的.做维修工作心要细,不能马虎的.否则是不会及时准确的查找到故障点的.
    对大部分笔记本主板来说它的静态电流在0.03A—0.07A之间.它有一个根据那就是原始电压3V_AUX,5V_AUX,12V_AUX是否正常,要是正常就说明其静态电流是正确的。要是没有原始电压就说明其是不正确的.

台式电脑专业主板术语

电脑维修知识库提醒大家,一下内容属于重要的台式电脑维修基础知识。

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电脑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满了各种插槽(可连接声卡/显卡/MODEM/等)、接口(可连接鼠标/键盘等)、电子元件,它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并把各种周边设备紧紧连接在一起。它的性能好坏对电脑的总体指标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AT 板型
也就是”竖”型板设计,即短边位于机箱后面板。它最初应用于IBM PC/AT 机上。AT 主板大小为13×12 英寸。
Baby-AT 板型
随着电子元件和控制芯片组集成度的大幅提高,也相应的推出了尺寸相对较
小的Baby AT 主板结构。Baby AT 大小为13.5×8.5英寸。
ATX(AT eXternal)板型
是Intel 公司提出的新型主板结构。它的布局是”横”板设计,就
象把Baby-AT 板型放倒了过来,这样做增加了主板引出端口的空间,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扩展功能。
Micro-ATX 板型
是Intel 公司在97 年提出的主板结构,主要是通过减少PCI 和ISA 插槽
的数量来缩小主板尺寸的。

NLX(New Low Profile Extension)板型

是Intel提出的一种新型主板架构。它将强电、扩展槽等一些最容易损坏的部分设置在一块扩展竖板上,来提高主板的可靠性。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通常也称为微处理器。它被人们称为电脑的心脏。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它的内部由几百万个晶体管组成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其工作原理为:控制单元把输入的指令调动分配后,送到逻辑单元进行处理再形成数据,然后存储到储存器里,最后等着交给应用程序使用。
SMP(SYMMETRICMULTI-PROCESSING)
就是允许多个微处理器共享CPU 负载请求的方法。
Socket 5
方形多针脚ZIF(零插拔力:只要将插座上的拉杆轻轻扳起或按下,就可方便地
安装和更换)插座插座,支持奔腾P54C和P54S处理器,320 针脚。
Socket 7
方形多针脚ZIF(零插拔力:只要将插座上的拉杆轻轻扳起或按下,就可方便地
安装和更换)插座插座,支持Intel的Pentium、Pentium MMX,AMD 的K5、K6 和K6-2,Cyrix的6×86、6x86MX、MII,IDT的Winchip C6 等。
socket 8
方形多针脚插座,专为奔腾por CPU而设计的。
Super 7
它是Socket 7 的升级版本,是AMD 公司K6-2、K6III而相配备的。
Slot 1
INTEL专为奔腾II 而设计的一种CPU 插座,它是一狭长的242 针脚的插槽,提供更
大的内部传输带宽和CPU 性能。
Slot 2
专用在奔腾至强系列,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等高端领域。
Socker 370
INETL 为赛扬系列而设计的CPU 插座,成本降低。支持VRM8.1 规格,核心电
压2.0V 左右。
Socker 370 II
INETL 为Pentium III Coppermine和Celeron II设计的,支持VRM8.4 规
格,核心电压1.6V 左右。
Slot A:AMD公司为K7 系列CPU 定做的,外形与Slot 1 差不多。
Socket A:AMD 专用CPU 插座,462 针脚

Socker 423:INTEL 专用在第一代奔腾IV 处理器插座。

Socket 478:Willamette 内核奔腾IV专用CPU插座。

芯片组(Chipset)
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一定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它就是”南桥”和”北桥”的统称,就是把以前复杂的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几颗芯片内
的芯片组。
北桥
就是主板上离CPU 最近的一块芯片,负责与CPU 的联系并控制内存、AGP、PCI 数据
15
在北桥内部传输
南桥
主板上的一块芯片,主要负责I/O 接口以及IDE 设备的控制等
MCH(memory controller hub)

内存控制器中心,负责连接CPU,AGP 总线和内存

ICH(I/O controller hub)
输入/输出控制器中心,负责连接PCI 总线,IDE 设备,I/O
设备等
FWH(firmware controller)
固件控制器,主要作用是存放BIOS
I/O 芯片
在486 以上档次的主板,板上都有I/O 控制电路。它负责提供串行、并行接口及
软盘驱动器控制接口。
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
本输入输出系统”。它的全称应该是ROM-BIOS,意思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 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

华硕Z99笔记本不开机的维修实例

某电脑维修公司维修工程师周一早上刚到公司,客人在门口早就等着了,嘴里一直抱怨,说电脑质量太差了不好用,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不开机状态下用专用维修 Power Supply 插入主板电源输入端, 电流10mA,1分钟后按开机键观察 Power Supply 输出电流,20mA后回到10mA, 此表明所述的不开机问题确实存在 (PS: 用这种power Supply 时正常情况下,按开机键电流会讯速上升到1A以上当有显示时)。
2. 华硕Z99笔记本拆机取出裸板,插上电池,用可变电源供电,电流仍为10mA, 此时量测相关控制信号,透过SM BUS波形表明系统能准识别电源存在,按开机键时,5V无输出,3V正常
3. 华硕Z99笔记本检查制芯片MAX1632相关信号,5V Buck 电路PWM 输出不正常,推定MAX1632 失效

修复:给华硕Z99笔记本更换 MAX1632后进入正常开机界面。

SONY索尼VGN505笔记本不开机故障维修

电脑维修知识库现在提供笔记本维修实战实例。希望这能对广大学习笔记本维修的人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北京中维电脑医院

同行送来一台SONY VGN505笔记本,故障为不开机,按开机键整机没反应。。插上直流电源试机,电流为0。。。拆机。。上电检查发现没有待机3V5V,测量PU17 MAX1999的20脚没有19V电压输入,检查隔离电路没发现坏的元件,测PQ51的5678脚有19V输出,而123脚也有19V输出,测PQ50的5678却没有19V输出,测PQ50的1脚G极电压为19V,原因找到了,就是因为PQ50的G级电压一直保持在19V,造成5678脚没有电压输出,在路测量PQ50是好的,PC158电容也是好的,试着把PQ50拆掉,上电测量G极一样是19V,试着更换MAX1909,故障依旧!

根据电路图,再认真检查,发现跟PQ50 G极相连PQ70三极管短路,此三极管的E极跟PQ51 PQ50的123脚相连,C极跟PQ50的G极相连,由于此PQ70短路,PQ50的G极永远保持在19V的高电平而造成PQ50的5678脚没有电压输出!整机不工作。。拆掉PQ70后上电,直流电源电流显示为0.01A,测PQ50的5678脚输出19V,4脚G极为9.3V,测待机3V5V正常,开机显示正常。。。用电池单独测试,开关机也正常!进系统烤机2个钟头没出现任何故障。。。此机已修复。

。由于此机的PCB板上只有MOS管和三极管印了代号,而电阻电容等均没有印,再加上SONY的保护电路太复杂

电脑主板坏了从哪里着手修?

首先要提醒用户的是,灰尘是主板最大的敌人之一,最好大家注意一下。上次某客户拿过来一块主板,说是不亮,我们怎么查也检查不出毛病,后来用三氯乙烷(挥发性能好,是清洗主板的液体之一)清洗后“怪病”完全消失。为了保证“怪病”不出现,最好注意防尘。还有就是在突然掉电时,要马上关上计算机,以免又突然来电把主板和电源烧毁,最近我们碰上好几起类似此事的事故了。好,不多说了,下面我来讲一下分析流程。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善于思考,这样维修技术才会进步

1、目视:

拿到一块有故障主板先用眼睛扫一下,看看没有没烧坏的痕迹,外观有没损坏,这都是我们检查的范围。

2、示波器:

用示波器测主板各元器件供电的情况。一个是检测主板是否对这部分供电,再有就是供电的电压是否正常。

3、石英振荡器:

它的作用是让主板各个部分的运行同步,就像系统工作在133 外频的道理一样,所有的硬件的频率都会因此上升或下降,IO 一般是8M,PCI设备是33M,如果有出入说明石英振荡器该更新了。

4、BIOS:

重写BIOS。因为BIOS 是无法通过仪器测的,它是以软件形式存在的,为了排除一切可能12导致主板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好把主板BIOS刷一下。

5、通电:

在此之前是不能通电的,万一元器件还没被完全烧坏,结果一通电……。排除了以上问题,终于可以通电,再了解一下是哪儿出现的问题。

6、系统总线:

如:ISA、PCI、AGP 的元器件是否出现问题。有的卡的插槽前一段是供电、中间是向内传送数据,后一段是输出,那么分工不同在电器性能上也会有差异,一般它们相差几欧是没事的,但如果相差十几欧,恐怕该换新的了。

7、控制信号线:

控制信号线包括了主板上各个部分线路的信号传输线路,如果从示波器的信号波形来判断没问题,一般以上这些方法绝大部分都可以搞定,那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当然了,这部分可不是咱一般人看得懂的,这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解决。
如果还是不行,那我们就该“会诊”了,呵呵……。

8、排除法:

确定出错的范围,把它消灭。一般死机是比较难处理的。

首先要提醒用户的是,灰尘是主板最大的敌人之一,最好大家注意一下。上次某客户拿过来一块主板,说是不亮,我们怎么查也检查不出毛病,后来用三氯乙烷(挥发性能好,是清洗主板的液体之一)清洗后“怪病”完全消失。为了保证“怪病”不出现,最好注意防尘。还有就是在突然掉电时,要马上关上计算机,以免又突然来电把主板和电源烧毁,最近我们碰上好几起类似此事的事故了。好,不多说了,下面我来讲一下分析流程。1、目视:拿到一块有故障主板先用眼睛扫一下,看看没有没烧坏的痕迹,外观有没损坏,这都是我们检查的范围。2、示波器:用示波器测主板各元器件供电的情况。一个是检测主板是否对这部分供电,再有就是供电的电压是否正常。3、石英振荡器:它的作用是让主板各个部分的运行同步,就像系统工作在133 外频的道理一样,所有的硬件的频率都会因此上升或下降,IO 一般是8M,PCI设备是33M,如果有出入说明石英振荡器该更新了。4、BIOS:重写BIOS。因为BIOS 是无法通过仪器测的,它是以软件形式存在的,为了排除一切可能12导致主板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好把主板BIOS刷一下。5、通电:在此之前是不能通电的,万一元器件还没被完全烧坏,结果一通电……。排除了以上问题,终于可以通电,再了解一下是哪儿出现的问题。6、系统总线:如:ISA、PCI、AGP 的元器件是否出现问题。有的卡的插槽前一段是供电、中间是向内传送数据,后一段是输出,那么分工不同在电器性能上也会有差异,一般它们相差几欧是没事的,但如果相差十几欧,恐怕该换新的了。7、控制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包括了主板上各个部分线路的信号传输线路,如果从示波器的信号波形来判断没问题,一般以上这些方法绝大部分都可以搞定,那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当然了,这部分可不是咱一般人看得懂的,这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解决。如果还是不行,那我们就该“会诊”了,呵呵……。8、排除法:确定出错的范围,把它消灭。一般死机是比较难处理的。

电脑总线技术基础知识“页总汇”

忽忽,这个标题我取得不错。

任何一个微处理器都要与一定数量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但如果将各部件和每一种外围设备都分别用一组线路与CPU直接连接,那么连线将会错综复杂,甚至难以实现。为了简化硬件电路设计、简化系统结构,常用一组线路,配置以适当的接口电路,与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这组共用的连接线路被称为总线。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尤其制定了统一的总线标准则容易使不同设备间实现互连。
—-微机中总线一般有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是微机内部各外围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总线,用于芯片一级的互连;而系统总线是微机中各插件板与系统板之间的总线,用于插件板一级的互连;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微机作为一种设备,通过该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它用于设备一级的互连。
—-另外,从广义上说,计算机通信方式可以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相应的通信总线被称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并行通信速度快、实时性好,但由于占用的口线多,不适于小型化产品;而串行通信速率虽低,但在数据通信吞吐量不是很大的微处理电路中则显得更加简易、方便、灵活。串行通信一般可分为异步模式和同步模式。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总线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使计算机总线技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下面仅对微机各类总线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总线技术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部总线

—-1.I2C总线
—-I2C(Inter-IC)总线10 多年前由Philips公司推出,是近年来在微电子通信控制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总线标准。它是同步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化,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在主从通信中,可以有多个I2C总线器件同时接到I2C总线上,通过地址来识别通信对象。
—-2.SPI总线
—-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技术是Motorola 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接口。Motorola 公司生产的绝大多数MCU(微控制器)都配有SPI硬件接口,如68 系列MCU。SPI总线是一种三线同步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所以,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10
—-3.SCI总线
—-串行通信接口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也是由Motorola 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与MCS-51的异步通信功能基本相同。

二、系统总线

—-1.ISA总线
—-ISA(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标准是IBM 公司1984年为推出PC/AT 机而建立的系统总线标准,所以也叫AT 总线。它是对XT总线的扩展,以适应8/16 位数据总线要求。它在80286 至80486 时代应用非常广泛,以至于现在奔腾机中还保留有ISA总线插槽。ISA总线有98 只引脚。
—-2.EISA总线
—-EISA总线是1988 年由Compaq等9 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总线标准。它是在ISA总线的基础上使用双层插座,在原来ISA总线的98 条信号线上又增加了98 条信号线,也就是在两条ISA信号线之间添加一条EISA信号线。在实用中,EISA总线完全兼容ISA总线信号。
—-3.VESA总线
—-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总线是 1992 年由60 家附件卡制造商联合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简称为VL(VESA local bus)总线。它的推出为微机系统总线体系结构的革新奠定了基础。该总线系统考虑到CPU与主存和Cache 的直接相连,通常把这部分总线称为CPU总线或主总线,其他设备通过VL总线与CPU总线相连,所以VL总线被称为局部总线。它定义了32 位数据线,且可通过扩展槽扩展到64 位,使用33MHz 时钟频率,最大传输率达132MB/s,可与CPU同步工作。是一种高速、高效的局部总线,可支持386SX、386DX、486SX、486DX及奔腾微处理器。

—-4.PCI总线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是当前最流行的总线之一,它是由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它定义了32 位数据总线,且可扩展为64位。PCI总线主板插槽的体积比原ISA总线插槽还小,其功能比VESA、ISA 有极大的改善,支持突发读写操作,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32MB/s,可同时支持多组外围设备。PCI局部总线不能兼容现有的ISA、EISA、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总线,但它不受制于处理器,是基于奔腾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发展的总线。

—-5.Compact PCI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系统总线一般都用于商用PC机中,在计算机系统总线中,还有另一大类为适应工业现场环境而设计的系统总线,比如STD 总线、 VME 总线、PC/104 总线等。这里仅介绍当前工业计算机的热门总线之一——Compact PCI。
—-Compact PCI的意思是“坚实的PCI”,是当今第一个采用无源总线底板结构的PCI系统,是PCI总线的电气和软件标准加欧式卡的工业组装标准,是当今最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标准。Compact PCI是在原来PCI总线基础上改造而来,它利用PCI的优点,提供满足工业环境应用要求的高性能核心系统,同时还考虑充分利用传统的总线产品,如ISA、STD、VME或PC/104 来扩充系统的I/O 和其他功能。
三、外部总线
—-1.RS-232-C总线
—-RS-232-C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的缩写,232 为标识号,C表示修改次数。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 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RS-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75、 100、150、300、600、1200、2400、4800、119600、19200波特。RS-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
—-2.RS-485总线
—-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 串行总线标准。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 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 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
—-3.IEEE-488总线
—-上述两种外部总线是串行总线,而IEEE-488 总线是并行总线接口标准。IEEE-488 总线用来连接系统,如微计算机、数字电压表、数码显示器等设备及其他仪器仪表均可用IEEE-488 总线装配起来。它按照位并行、字节串行双向异步方式传输信号,连接方式为总线方式,仪器设备直接并联于总线上而不需中介单元,但总线上最多可连接15 台设备。最大传输距离为20 米,信号传输速度一般为500KB/s,最大传输速度为1MB/s。
—-4.USB总线
—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由Intel、Compaq、Digital、IBM、Microsoft、NEC、Northern Telecom等7 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共同推出的一种新型接口标准。它基于通用连接技术,实现外设的简单快速连接,达到方便用户、降低成本、扩展PC连接外设范围的目的。它可以为外设提供电源,而不像普通的使用串、并口的设备需要单独的供电系统。另外,快速是USB技术的突出特点之一,USB的最高传输率可达12Mbps 比串口快100 倍,比并口快近10 倍,而且USB还能支持多媒体。
<NextPage>

任何一个微处理器都要与一定数量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但如果将各部件和每一种外围设备都分别用一组线路与CPU直接连接,那么连线将会错综复杂,甚至难以实现。为了简化硬件电路设计、简化系统结构,常用一组线路,配置以适当的接口电路,与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这组共用的连接线路被称为总线。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尤其制定了统一的总线标准则容易使不同设备间实现互连。—-微机中总线一般有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是微机内部各外围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总线,用于芯片一级的互连;而系统总线是微机中各插件板与系统板之间的总线,用于插件板一级的互连;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微机作为一种设备,通过该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它用于设备一级的互连。—-另外,从广义上说,计算机通信方式可以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相应的通信总线被称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并行通信速度快、实时性好,但由于占用的口线多,不适于小型化产品;而串行通信速率虽低,但在数据通信吞吐量不是很大的微处理电路中则显得更加简易、方便、灵活。串行通信一般可分为异步模式和同步模式。—-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总线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使计算机总线技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下面仅对微机各类总线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总线技术分别加以介绍。一、内部总线—-1.I2C总线—-I2C(Inter-IC)总线10 多年前由Philips公司推出,是近年来在微电子通信控制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总线标准。它是同步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化,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在主从通信中,可以有多个I2C总线器件同时接到I2C总线上,通过地址来识别通信对象。—-2.SPI总线—-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技术是Motorola 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接口。Motorola 公司生产的绝大多数MCU(微控制器)都配有SPI硬件接口,如68 系列MCU。SPI总线是一种三线同步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所以,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10—-3.SCI总线—-串行通信接口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也是由Motorola 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与MCS-51的异步通信功能基本相同。二、系统总线—-1.ISA总线—-ISA(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标准是IBM 公司1984年为推出PC/AT 机而建立的系统总线标准,所以也叫AT 总线。它是对XT总线的扩展,以适应8/16 位数据总线要求。它在80286 至80486 时代应用非常广泛,以至于现在奔腾机中还保留有ISA总线插槽。ISA总线有98 只引脚。—-2.EISA总线—-EISA总线是1988 年由Compaq等9 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总线标准。它是在ISA总线的基础上使用双层插座,在原来ISA总线的98 条信号线上又增加了98 条信号线,也就是在两条ISA信号线之间添加一条EISA信号线。在实用中,EISA总线完全兼容ISA总线信号。—-3.VESA总线—-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总线是 1992 年由60 家附件卡制造商联合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简称为VL(VESA local bus)总线。它的推出为微机系统总线体系结构的革新奠定了基础。该总线系统考虑到CPU与主存和Cache 的直接相连,通常把这部分总线称为CPU总线或主总线,其他设备通过VL总线与CPU总线相连,所以VL总线被称为局部总线。它定义了32 位数据线,且可通过扩展槽扩展到64 位,使用33MHz 时钟频率,最大传输率达132MB/s,可与CPU同步工作。是一种高速、高效的局部总线,可支持386SX、386DX、486SX、486DX及奔腾微处理器。—-4.PCI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是当前最流行的总线之一,它是由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它定义了32 位数据总线,且可扩展为64位。PCI总线主板插槽的体积比原ISA总线插槽还小,其功能比VESA、ISA 有极大的改善,支持突发读写操作,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32MB/s,可同时支持多组外围设备。PCI局部总线不能兼容现有的ISA、EISA、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总线,但它不受制于处理器,是基于奔腾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发展的总线。—-5.Compact PCI—-以上所列举的几种系统总线一般都用于商用PC机中,在计算机系统总线中,还有另一大类为适应工业现场环境而设计的系统总线,比如STD 总线、 VME 总线、PC/104 总线等。这里仅介绍当前工业计算机的热门总线之一——Compact PCI。—-Compact PCI的意思是“坚实的PCI”,是当今第一个采用无源总线底板结构的PCI系统,是PCI总线的电气和软件标准加欧式卡的工业组装标准,是当今最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标准。Compact PCI是在原来PCI总线基础上改造而来,它利用PCI的优点,提供满足工业环境应用要求的高性能核心系统,同时还考虑充分利用传统的总线产品,如ISA、STD、VME或PC/104 来扩充系统的I/O 和其他功能。三、外部总线—-1.RS-232-C总线—-RS-232-C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的缩写,232 为标识号,C表示修改次数。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 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RS-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75、 100、150、300、600、1200、2400、4800、119600、19200波特。RS-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2.RS-485总线—-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 串行总线标准。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 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 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3.IEEE-488总线—-上述两种外部总线是串行总线,而IEEE-488 总线是并行总线接口标准。IEEE-488 总线用来连接系统,如微计算机、数字电压表、数码显示器等设备及其他仪器仪表均可用IEEE-488 总线装配起来。它按照位并行、字节串行双向异步方式传输信号,连接方式为总线方式,仪器设备直接并联于总线上而不需中介单元,但总线上最多可连接15 台设备。最大传输距离为20 米,信号传输速度一般为500KB/s,最大传输速度为1MB/s。—-4.USB总线—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由Intel、Compaq、Digital、IBM、Microsoft、NEC、Northern Telecom等7 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共同推出的一种新型接口标准。它基于通用连接技术,实现外设的简单快速连接,达到方便用户、降低成本、扩展PC连接外设范围的目的。它可以为外设提供电源,而不

像普通的使用串、并口的设备需要单独的供电系统。另外,快速是USB技术的突出特点之一,USB的最高传输率可达12Mbps 比串口快100 倍,比并口快近10 倍,而且USB还能支持多媒体。

检查电脑主板故障的常用方法技巧

检查主板故障的常用方法

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下面列举的维修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往往结合使用。
 

如图:无论做什么,都要讲究方法

1.清洁法
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
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
2.观察法
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
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
3.电阻、电压测量法
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
阻值。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最低也不应低于100Ω。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的原因。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
(2)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3)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4.拔插交换法
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
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采用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
5.静态、动态测量分析法
(1)静态测量法: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特写状态下,由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
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9
(2)动态测量分析法:编制专用论断程序或人为设置正常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
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故障部位。
6.先简单后复杂并结合组成原理的判断法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主板上的控制逻辑集成度越来越高,其逻辑正确
性越来越难以通过测量来判断。可采用先判断逻辑关系简单的芯片及阻容元件,后将故障集中在逻辑关系难以判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7.软件诊断法
通过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
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但此法应用的前提是CPU及基总线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
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及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检查主板故障的常用方法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下面列举的维修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往往结合使用。1.清洁法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2.观察法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3.电阻、电压测量法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最低也不应低于100Ω。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的原因。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2)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3)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4.拔插交换法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采用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5.静态、动态测量分析法(1)静态测量法: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特写状态下,由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9(2)动态测量分析法:编制专用论断程序或人为设置正常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故障部位。6.先简单后复杂并结合组成原理的判断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主板上的控制逻辑集成度越来越高,其逻辑正确性越来越难以通过测量来判断。可采用先判断逻辑关系简单的芯片及阻容元件,后将故障集中在逻辑关系难以判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7.软件诊断法通过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但此法应用的前提是CPU及基总线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及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引起电脑主板故障的原因及分布情况

电脑主板比较复杂,故障率比较高,故障现象较复杂,分布也较分散。现简介如下:

(1)各种连接线短路、断路故障

各种连接线不该通处短路,该通处断开不通;IC 芯片、电阻、电容、三极管、电感等元器
件引脚断、短路、击穿;连线、引脚与电源、地线短路导通;印刷板线断开、短路以及焊盘
脱落等。这些都是常见故障。

寻找引起电脑主板故障的原因

(2)DMA控制器和辅助电路故障

DMA控制器功能较强,故障率较高;辅助电路芯片及输入信号电路亦容易产生故障。

(3)RS-232 串行接口控制器故障

PC机中的串行接口控制器有独立的,也有与其他接口合在一起的。串行接口故障率较高。

(4)时钟控制器、总线控制器故障时钟控制器、总线控制器、总线驱动器、控制命令芯片,均有可能存在故障。

(5)内存芯片RAM故障

PC机中内存芯片较多,利用率较高,芯片本身故障率也较高。

(6)数据总线故障

主板中的CPU、存储器、I/O 设备的数据传输总线、总线缓冲寄存器/驱动器等,亦有程度
不同的故障发生。

(7)地址总线故障

表现在主板中CPU传送地址的地址总线、地址锁存器及地址缓冲寄存器/驱动器等处。

(8)内存控制信号与地址产生电路故障

指 RAS/CAS行/列地址选通信号、行/列地址延时控制信号及行/列地址的电路出错。

(9)个别插座、引脚松脱等接触不良故障

指芯片与插座因锈蚀、氧化、弹性减弱,引脚脱焊、折断以及开关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故障。

(10)I/O 通道插槽故障

指 I/O 通道插槽中的铜片脱落、弹性减弱、折断短接,插脚虚焊、脱焊、灰尘过多或掉入异物而产生的故障。

(11)特殊情况引起的故障

指受冲击、强震、电击、电压突然升高、负载不匹配或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故障,以及因安
装、设置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人为故障。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器、并行接口控制器的芯片亦会产生故障,但故障率一般很低。

(12)电源控制器的故障

一般电源输出控制器电流较大,发热量大,如果控制芯片或集成块的质量不佳或散热不良,
故障率较高。以及它周围的电源滤波电容因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也会因为电解液干涸造
成失效,从而引起电源输出的纹波增大造成主板工作不稳定。
上述故障并非产生在一块主板上,其中有60%左右的故障会导致主板不能启动工作;有35%的故障将使主板的工作不正常;另外5%左右为随机的特殊故障,表现为主板状态不稳定。

常见SDRAM内存条生产厂标志及内存编号的识别

在维修电脑主板的时候或多或少的碰到些由于内存条引起的一些电脑故障,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维修人员要对内存条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首先要明白内存芯片编号的含义,在其编号中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厂商名称(代号)、容量、类型、工作速度等,有些还有电压和一些特殊标志等。通过对这
些参数的分析比较,就可以正确认识和理解该内存条的规格以及特点。
(1)世界主要内存芯片生产厂商的前缀标志如下:
▲ HY HYUNDAI ——- 现代
▲ MT Micron ——- 美光
▲ GM LG-Semicon
▲ HYB SIEMENS —— 西门子
▲ HM Hitachi —— 日立
▲ MB Fujitsu —— 富士通
▲ TC Toshiba —— 东芝
▲ KM Samsung —— 三星
▲ KS KINGMAX —— 胜创
(2)内存芯片速度编号解释如下:
★ -7 标记的SDRAM 符合 PC143 规范,速度为7ns.
★ –75 标记的SDRAM 符合PC133规范,速度为7.5ns.
★ –8 标记的SDRAM 符合PC125规范,速度为8ns.
★ –7k/-7J/10P/10S 标记的SDRAM 符合PC100 规范,速度为10ns.
★ –10K 标记的SDRAM符合PC66规范,速度为15ns.
(3) 编 号 形 式
HY 5a b ccc dd e f g h ii-jj
其中5a 中的a 表示芯片类别,7—SDRAM; D—DDR SDRAM.
b 表示电压,V—3.3V; U—2.5V; 空白—5V.
CCC 表示容量,16—16M; 65—64M; 129—129M; 256—256M.
dd 表示带宽。
f 表示界面,0—LVTTL; 1—SSTL(3); 2—SSTL_2.
g 表示版本号,B—第三代。
h 表示电源功耗, L—低功耗; 空白—普通型。
ii 表示封装形式, TC—400mil TSOP—H.
jj 表示速度,7—143MHZ; 75—133MHZ;8—125MHZ;
10P—100MHZ(CL=2);10S—100MHZ(CL=3)
10—100MHZ(非PC100)。
例:1) HY57V651620B TC-75
按照解释该内存条应为:SDRAM, 3.3V, 64M, 133MHZ.
2) HY57V653220B TC-7
按照解释该内存条应为:SDRAM, 3.3V, 64M, 143MHZ.

本文出自电脑知识与技术博客 http://mtoou.info

本文链接:http://mtoou.info/sdram-neicuntiao-bian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