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鼻腔葡萄球菌培养加耐药性检测对防治颅脑患者术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点击下载 ⇩

课题来源与背景:任务来源于梧州市科技局下达的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是梧州市科学技术局梧科字[2010]40号文件批准科技项目,合同编号:201001069。随着近十多年来抗生素过度使用、滥用,耐药细菌的大量产生,无抗生素的可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国内外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细菌的防御能力较弱、血脑屏障又会影响抗生素的进入,故一旦发生感染后的后果常很严重。所以围术期如何选用抗菌素预防性使用来减低术后感染显得尤其重要;多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南或经验来选药居多,没有病原学检查来指导选药。课题组参考国内外最新进展,通过术前取病人鼻腔拭子做细菌培养,葡萄球菌族分离及耐药性检测,术前就明确病人耐药情况,从而指导围手术期用药,减少神经外科术后感染问题,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费用和身心的痛苦。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收集了该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择期清洁切口开颅手术病人100例,术前取病人鼻腔拭子做细菌培养,葡萄球菌族分离及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指导围术期用药(A组)。与同期择期清洁切口开颅手术,单纯凭经验性选择围术期抗生素100例病人作对比(B组)。论文《术前鼻腔葡萄球菌培养加耐药性检测预防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在《华夏医学》2016年29卷第06期上发表。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术后感染问题一直困绕着手术医生及患者,出现感染后不但增加患者住院时间、费用,还增加患者精神上的负担。如何防止术后感染,国内学者多为利用住院病人手术后出现感染的病例,做回顾性的细菌耐药性分析总结,而没有在感染前就进行的患者耐药性的前瞻性研究,来指导该地区、该单位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术后感染。该研究属于前瞻性的临床研究,通过术前取病人鼻腔拭子做细菌培养,葡萄球菌族分离及耐药性检测,术前就明确病人耐药情况,从而指导围手术期用药,减少神经外科术后感染问题,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费用和身心的痛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通过前瞻性地研究术前用鼻腔葡萄球菌培养加耐药性检测作指导,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有效降低经验性用药产生的盲目性和疗程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费用和身心的痛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安全可靠。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由于肿瘤患者及脑出血(出血量少及二次出血)患者病程时间不同,脑肿瘤患者多为长期慢性病史,机体环境改变是否引起机体定植菌的改变,根据临床经验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的感染率偏高,下一步集中选取发病时间窗近似的患者,从而更准确反映患者定植菌情况。在临床上取鼻拭子操作流程存在欠规范,术前未能正确清洗鼻腔及采取部位、采取过程能否严格按照流程等多种因素影响鼻拭子的结果,加强培训并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取鼻拭子时因患者能否耐受清洗过程及患者是否配合医务人员采样,加强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必要性。由于该研究病例数仍偏少,要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的指导方案,仍需进行更大样本病例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获取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来参考。有待下一步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