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机组水汽系统复合防蚀关键技术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9361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M621.3 |
完成/联系人 | 陈其忠 盘茂森 刘世念 朱志平 王成 李石栋 马存仁 莫才颂 卢国华 闫桂林 梁国智 邓华裕 梁强 何明 柯伟良 袁杰 |
来源省份: | 广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茂名臻能热电有限公司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长沙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所属部门: | 茂名市科技局 |
科研日期: | 2017 |
研究行业: | 电力生产 |
研究主题: | 超临界机组水汽系统,发电机组,给水加氧监控系统, |
联系地址: | 广东省茂名市油城三路47号热电厂 |
传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工业已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行业。为了实现燃煤发电的“高效、洁净、经济、可靠”的要求,火电厂发电机组经历了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过程。然而在机组大型化过程中面临着炉前给水易发生流动加速腐蚀,引起给水中铁离子含量过高、铁的腐蚀产物不断沉积,导致锅炉管道结垢速率高、压差上升速度快、汽轮机通流部件沉积腐蚀、锅炉化学清洗周期缩短、能耗增加等一系列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技术难题。为了攻克上述技术难题,在广东省粤电集团茂名臻能热电有限公司企业重大攻关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通过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突破以上技术瓶颈,研发出超临界机组水汽系统复合防蚀关键技术。
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1、超临界锅炉机组水汽系统复合防蚀技术采用灰色理论权重调整算法对火电厂发电机组水汽系统品质参数与相关灰色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了火电厂汽水品质故障诊断技术理论,分析了水中杂质离子对超临界燃煤机组锅炉水冷壁管材料的腐蚀机理,研发了新型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技术,发明了缓蚀效果显著的成膜缓蚀剂与无污染复合缓蚀剂、设计了在反应容器中控制溶解氧的装置及方法等,形成了整套水汽系统防蚀技术,有效控制锅炉给水铁含量、蒸汽铁含量均小于1μg/L,氢电导率小于0.10μS/cm。有效抑制流动加速腐蚀,降低锅炉压差上升速度,改善汽轮机通流部件沉积腐蚀状况等,延长了锅炉的化学清洗间隔时间。
2、开发精确、智能的给水加氧监控系统开发一种基于DCS瞬时动态控制的精确监控系统。DCS瞬时动态控制利用原有的数字量及模拟量I/O通道,即时地、精确地控制锅炉给水加氧各个关键监控点的技术指标,保证了关键技术指标的达成与系统水汽品质的稳定。控制的关键指标:给水微量溶解氧<7μg/L,氢电导率<0.10μS/cm,铁含量<1μg/L。
3、超临界机组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对超临界机组水汽系统的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等进行变频设计及技术优化。设计凝结水泵变频调速系统,实现水位自动调节,有效降低电机能耗;机组在低负荷工况下循环水泵采取单台循环水泵运行并保持机组二台真空泵运行,节约给水泵动力消耗,降低了汽耗,达到了降耗、节能的效果。技术应用后,机组综合煤耗下降约5.0 g/kWh,每年节约除盐水2万吨以上,减少废酸废碱排放3000吨,再生废液25000吨。
该项目获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11篇;经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整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技术已于2015年1月在茂名臻能热电有限公司推广应用,经统计,项目已为公司节能增效4200万元,上缴税收大约840万元,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9850吨,碳粉尘13600吨,二氧化硫1500吨,氮氧化物750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说明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机组越来越趋向于大容量和高参数化,从亚临界到超临界甚至超超临界,这不仅对热力设备的材料选择更加严格,并且对水汽品质要求也非常高。水在超临界压力下为单相流体,机组只能采用直流运行方式,给水的水质直接影响蒸汽的品质,也影响了电厂的安全运行及经济效益。超临界直流机组给水处理方式采用全挥发处理(简称AVT)时,炉前给水易发生流动加速腐蚀(Flow-Accelerated Corrosion,简称FAC)现象,腐蚀物为磁性氧化铁,其溶解度较大,导致给水中铁离子含量较高,铁的腐蚀产物不断地在热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