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精准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787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34.2 |
完成/联系人 | 孟祥姣 邢力刚 黄召勤 石焕 冯瑞 马长升 王之奇 温强 李波波 |
来源省份: | 山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山东省立医院 |
所属部门: |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肺癌,临床试验设计,肿瘤治疗,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济兖路440号 |
传媒
肺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治疗的精准化有望提高肺癌生存率。但实现肺癌的精准治疗需要解决三个关键科学问题:1)不同类型肺癌的免疫微环境的差异,与肺癌干细胞的关系;2)如何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预测;3)如何提高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效果。该项目围绕以上问题开展了系列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主要成果有:首次阐明肺鳞癌和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的不同,为免疫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有力的指导;明确CD56+肿瘤浸润NK细胞与CD133+肺癌干细胞呈负相关,为通过增强NK细胞数量和活性清除肺癌干细胞提供理论依据。发现肺癌癌巢内浸润CD8+T细胞是独立预后因素;研创了肿瘤-免疫指数来预测肺癌复发及生存;发现USP32、DGCR5和Nestin等蛋白对疾病进展、侵袭/转移至关重要,有望成为肺癌治疗新靶点。分子影像研究发现PET-CT摄取的异质性影响靶区勾画准确性;发现CBCT图像的CT值下降及肿瘤体积下降、PET-CT图像的SUVmax能预测治疗反应,确定了预测疗效的技术,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首次明确了AZD3759与颅内放疗联合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创立了AZD3759联合颅内放疗治疗EGFR突变脑转移瘤的治疗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该项目发表SCI论文23篇,总影响因子95.863,被引用248次。其中《Cancer treatment reviews》(IF8.122)1篇,《Molecular Cancer》(IF7.776)1篇,《Int J Cancer》(IF7.36)1篇,《Cancer letters》(IF6.491)3篇,《Cell Prolif》(IF4.936)1篇,《Clinical Lung Cancer》(IF4.204)1篇。该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同行的认可,被《Nat Rev Genet》(IF 41.465)、《J Clin Invest》(IF13.251)、《J Pineal Res》(IF 11.613)、《Nat Commun》(IF12.353)、《J Thorac Oncol》(IF10.336)、《Sci Trans Med》(IF16.71)等国际著名杂志引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被国际会议收录10余次,在ASTRO会议口头报告1次,WCLC大会报告1次,AAPM大会报告3次,CSTRO会议口头报告3次。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6名。
成果说明
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一位,位居癌症死亡之首。该成果首次阐明肺鳞癌和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的不同,为免疫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有力的指导。明确CD56+肿瘤浸润NK细胞与CD133+肺癌干细胞成负相关,为通过增强NK细胞数量和活性清除肺癌干细胞提供理论依据。发现肺癌癌巢内浸润CD8+T细胞是独立预后因素;研创了肿瘤-免疫指数来预测肺癌复发及生存;发现USP32、DGCR5和Nestin等蛋白疾病进展、侵袭/转移至关重要,有望成为肺癌治疗新靶点。本项目系列研究发现PET-CT摄取的异质性影响靶区勾画准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