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调控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

随着代谢性疾病的高发及社会人口老龄化,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难题。作为慢性肾功能演变的基础,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是决定肾功能衰竭进行性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诊疗措施不仅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的重大需求。微小RNA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病理生理状态下的各项细胞生命活动均受到microRNA的调节。因此,该课题组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microRNA调控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1)率先用microRNA芯片对UUO模型的纤维化肾组织进行了高通量筛选(AJPhysiol-Renal.302(3):F369-79,单篇引用次数达101次)。并在其后的系列研究中证实,microRNAs是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众多microRNA如miR-200(AJPhysiol-Renal.302(3):F369-79)、miR-30e(Kidney international 84:285-296)、miR-29c(Experimental CellResearch.319(14):2254-65)、miR-221(Cell Physiol Biochem 34(4):1063-1074)等是通过调控不同的靶基因而协同参与了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各个环节。2)证实了微囊泡是介导microRNA旁分泌调节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载体: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包裹miR-21的微囊泡,通过微囊泡将miR-21传递至邻近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其表型转化、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AJPathology 183: 1183-1196);TGF-β刺激的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包裹miR-34的微囊泡,通过微囊泡将miR-34传递至邻近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其凋亡、促进肾小管的萎缩(J Cell Sci 127(Pt 20):4494-4506)。由此可见,microRNA参与的细胞间交互对话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诱因去除后损伤仍然级联放大的重要内源性因素之一。3)证实了微囊泡是介导循环microRNA内分泌调节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载体: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诱导骨髓细胞释放包裹miR-144的血清微囊泡,通过微囊泡的传递在肾脏局部表达miR-144,继而减轻纤维化肾组织中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性,发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效应(AJPhysiol-Renal.310(1):F27-40)。证实了循环中包含microRNA的微囊泡是肾外组织器官调控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以此为靶点可为缓解慢性肾脏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4)尿液中的microRNA如miRNA-10a、miRNA-30d(Plos one.7(12):e51140)、miR-21可作为分子标记物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以上的系列研究相继在Kidney international、J Cell Sci、AJPathology、AJPhysiol-Renal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共被他引达668次,在肾间质纤维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临床上尚缺乏能够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方法和策略,以课题组的研究为靶点和理论基础所衍生出来的治疗策略和方案不仅可以丰富人们对于肾脏纤维化病理生理的认识,还可以为广大慢性肾脏病患者带来福音,具有深远的应用价值。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