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563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56 |
完成/联系人 | 韩伟 李永春 张鹏宇 薛卫林 苏毅 |
来源省份: | 山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
所属部门: |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解放路11号 |
传媒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COPD)和支气管哮喘(哮喘)等疾病的统称。研究显示,慢性气道疾病已成为人类第三大致死病症,而中国的慢阻肺患者已接近一亿人,哮喘患者也逐年增加。阐明慢性气道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策略对于降低社会负担、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发展计划等多项科研计划的支持下,该项目突破以往单一疾病束缚,从遗传特性、气道炎症和重构入手,全面研究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
取得了三项科技创新:1、采用基因测序和多倍体分析等技术,调查了十余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易感基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阐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易感基因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2、采用实时定量PCR、基因敲除小鼠以及多种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粘液分泌和氧化应激角度阐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表观遗传学和代谢因素的关系,从而阐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生的代谢和氧化机制,为制定新的治疗策略奠定基础;3、评价多种病人管理模式对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管理效果,以及降脂药物、IL-17单克隆抗体等多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机制,建立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管理平台,推动呼吸慢病管理水平提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成果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和理论依据,创新方法明显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提升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管理水平。项目相关结果和结论在中国多家医院呼吸科的慢性气道疾病的管理和科研工作中采用,对于改善疾病控制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科研价值。该项目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10篇,被SCI论文引用34次;科技核心期刊收录5篇,并出版专著1部。该项目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多篇论文被201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和2016Chest年会评为优秀论文,在国内外范围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该项目相关成果先后被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报道,并被山东省卫健委互联网医疗发布会推荐。推动建立青岛市数字化雾化管理平台、以及覆盖全市医联体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管理平台,提升青岛市呼吸慢病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第三方成果评价机构认定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说明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主要的慢性疾病死因之一。提高慢性气道疾病的控制水平,对于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该项目阐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遗传学规律和发病机制,制定针对重度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探讨适合国情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管理策略,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和理论依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相关成果与研究方法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呼吸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管理和科研工作中使用,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力的科学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