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芦笋清汁的制备工艺的技术研究》

点击下载 ⇩

现在中国芦笋总产量已达20万吨。但芦笋采收周期短,保鲜困难,采收后的芦笋要在3-4个小时之内进行加工处理,否则将严重影响产品品质。芦笋制品长期以加工罐头为主,但加工过程会产生40%的皮及切头等废料,这些废料如不进行合理处理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该公司制订了芦笋全产业链和综合利用规划。

近年来,芦笋加工有了较快的发展,速冻芦笋、芦笋酒相继问世,芦笋汁的生产工艺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如专利号CN92106568.X公开的芦笋清汁及其制造工艺和专利号99112112公开的无色无异味芦笋汁及其制备方法。

上述两种芦笋清汁生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对芦笋的开发利用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其生产工艺环节却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加工过程工艺的问题,破坏了芦笋自身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导致其营养药用成分的流失;二是产品保质期内存在二次沉淀现象;三是色、香、味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色泽暗淡、失光、混浊,香味不和谐并带有泥浆味,不具备芦笋典型的优雅风味。该工艺提供一种利用芦笋下脚料为原料生产一种风味、品质良好,工艺先进、切实可行的浓缩芦笋清汁的制备工艺。

该项目完成单位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芦笋之乡”-山东曹县,芦笋罐头企业较多,芦笋下脚料原料充足。浓缩芦笋清汁是芦笋下脚料的深加工产品,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浓缩芦笋清汁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营养物质,可以应用在饮料、保健品、药用原料等产品中。

该项目技术已获授权发明专利“一种浓缩芦笋清汁的制备工艺(ZL201010260301.X)”,明确了技术创新点。

该项目创新点:

1.将芦笋下脚料进行深加工,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浪费;

2.该工艺采用80-100ppm的二氧化氯及30-50ppm的次氯酸钠对芦笋下脚料进行联合消毒,能够有效杀灭环状脂肪酸芽孢杆菌及其他微生物,避免了芦笋汁的变质难题;

3.破碎:对整个芦笋下脚料进行破碎,因芦笋皮纤维较多、笋皮长度为15~20cm,因此采取二级破碎的方法。

4.该项目采用ZTC天然澄清剂对芦笋原汁进行澄清,有效去除了鞣酸、蛋白质、树脂、蜡质等引起芦笋汁浑浊的成分,且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不产生影响,充分防止了芦笋营养物质的流失。

5.浓缩:该项目技术采用四效降膜式蒸发浓缩设备进行,采用降膜、低温浓缩的原理。

6.取香装置:在降膜式浓缩二效装置中,设置冷却提香和回香装置,提取芦笋中的芳香物质。

7.芦笋中含有的苦味物质主要为呋甾烷皂角苷,采用掩盖法进行脱苦处理,在芦笋汁中添加0.1~0.3‰的β-环状糊精(也可采用一定量的柚苷酶)即可使苦味明显降低或消失。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感官指标:具有芦笋的典型香味;

2.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以蔗糖计,20℃折光计法)≥18%;3.6≤pH≤5.6;

3.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cfu/ml)≤100;大肠菌群/(MPN/100ml)≤3;致病菌不得检出。

通过利用芦笋下脚料生产浓缩芦笋清汁,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近1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存在的环境问题,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成果说明

该项目完成单位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芦笋之乡”-山东曹县,芦笋罐头企业较多,所以芦笋下脚料原料比较充足。浓缩芦笋清汁是芦笋下脚料的深加工产品,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本项目技术现已处在产业化应用阶段,每年可利用芦笋下脚料6-10万吨,年生产浓缩芦笋清汁15000吨,实现年产值135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及台湾等地区,浓缩芦笋清汁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营养物质,可以应用在饮料、保健品、药用原料等产品中,产品质量稳定,得到用户一致好评。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