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升式气体压缩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532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E53 |
完成/联系人 | 傅强 张健效 宋述占 杜之富 王如壮 韩华伟 孙玉海 张工 尹秀凤 |
来源省份: | 山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所属部门: | 烟台市科学技术局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
研究主题: | 气体压缩平台,海上生产作业平台,油气生产处理设备,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岛芝罘东路70号 |
传媒
该项目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海洋工程油气生产处理设备。自升式气体压缩平台是国际先进的海上生产作业平台,适合使用于近海、浅海油气田伴生气收集压缩处理,有适应性强、不受气象海况限制等优点。项目组自主研发一款全新的四桩腿自升式天然气压缩处理作业平台,以解决海洋工程在设计建造中无自主知识产权和油气生产过程中油井压力不足带来的产量降低的难题,在规定的采油周期和建造成本的前提要求下,利用海洋油气生产企业和海洋工程建造企业现有的工艺技术条件,研发设计该项目平台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材料人工投入并降低钻井采油成本,来完成海洋工程设计及海洋油田开发的工作。
该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经过企业自主研发攻关,集成多领域多专业技术创新,研发了具备四方形箱型主船体的自升是气体压缩处理平台,突破了该类型平台关键共性技术,研制了国内最大提升了圆柱形桩腿和液压插销式锁紧提升装置,解决压缩回注工艺流程和作业方法,创新性的采用了双燃料主发电机组降低平台能耗,具备了系列化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突破了自升式油气处理平台的船型设计、桩腿设计建造以及振动噪声分析控制等瓶颈技术问题,具有以下创新性如下:
1、国内首创突破自升式气体压缩支持平台船型设计关键技术,该平台是国内建造的首个具备自主产权的气体压缩支持平台,创新型的采用四方形船体结构,极大的提升了平台甲板空间,甲板有效载荷提升30%。
2、自主设计四桩腿、圆柱形桩腿形式、插销式升降系统设计方案,解决了生产平台作业过程中的强度和高稳定性问题,提高了平台的甲板空间和作业能力,打破了国外设计公司MSC GUSTO对自升式四桩圆柱桩腿的设计垄断。
3、自主研发了基于高舒适性标准舱室振动噪声预报方法和控制技术,基于海洋平台实际作业工况实测数据库,采用统计能量法和实测数据对比的方式,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船舶海洋工程结构振动装置和测试方法,解决了舱室振动的分析预测难、精度低的难题。
该项目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该项目的设计、建造及交付,实现新增销售额10.78亿人民币,新增出口额1.8亿美元。同时,由于该产品突破了圆柱形桩腿升降系统技术,为公司带来了15座海洋牧场平台订单,共计新增利润50820.5万元人民币。该项目具有多项世界或者国内首创的技术创新,项目的成功设计建造,填补了中国在此类海洋工程平台上的空白。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属于世界首创,技术先进,在平台设计与建造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国内上下游配套产业(涉及约400家)等相关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为中国海洋能源战略实施起到了强有力地推进作用。该项目服务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作业表现优秀。
成果说明
该项目采用中集海工TAISUN200B设计,总长75米,型宽50米,采用四条圆筒式桩腿支撑,方形甲板盒布局。该平台已交付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目前在墨西哥的Cantarrell油田作业。这个油田每天有6亿立方英尺的伴生气,平台可以将这些伴生气处理压缩,回注入油层,增加产油层压力,提高油田采收率,由此平台是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的有效解决方案。 1)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该平台是中集海工自主设计建造的自升式气体压缩平台。该平台由中集海工院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并拥有100%知识产权。 2)设计研发并建造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