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补气药及其配伍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及作用机制》

点击下载 ⇩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 )是以肾小球硬化为主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严重慢性并发症,临床特征以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等为主,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已成为DM患者死亡常见原因之一。在美国,DN己处于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病因的首位,中国DN占ESRD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困扰DM患者生存质量的社会问题,并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DN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并缺乏有效防治手段。因此,积极探讨DN发病机制,寻求早期干预DN有效药物,延缓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特点,在防治DM及其并发症方面存在优势。运用中药对DN进行早期干预,阻止或延缓DN发展,能够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目的。

DM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多认为阴虚燥热是DM基该病因病机。随着中医治疗消渴经验不断丰富,人们认识到血瘀与DM及其并发症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燥热亢盛灼伤津液而致血瘀。阴虚燥热,津亏液少,血行障碍,而致瘀血。瘀血化热伤阴,津液大量亏耗,致阴虚血瘀并存;痰湿阻络而致血瘀。过食肥甘,痰湿内生,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调则痰湿阻络,而致血瘀;气滞血瘀。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而致血瘀;气虚血瘀。消渴日久,阴损耗气,气虚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血瘀;阳虚寒凝而致血瘀。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阳虚则寒,寒则血凝而致血瘀。血瘀、痰湿等病理产物蕴结日久,能够损伤肾络,导致DN形成。

基于中医对DM及其并发症病因的认识与活血化瘀药防治DN丰富临床经验及相关实验研究,结合大量文献研究,项目选用虎杖为受试药物,运用药效学方法,观察其降糖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虎杖有效部位虎杖总蒽醌(PCA)干预DN作用,阐明PCA防治DN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扩大了虎杖临床应用,并促进其相关产品开发。

在中医药相须、相使配伍理论指导下,首次探讨虎杖分别与黄芪、益母草等活血补气药配伍干预DN作用,挖掘能够有效防治DN的“药对”,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为“药对”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实验基础。临床上,三七、虎杖广泛用于DM并发症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PNS)与PCA配伍能够增强早期干预DN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观察PCA与PNS配伍对DN发病关键环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两组分配伍早期干预DN作用机制,揭示活血药配伍增效的科学内涵,为探索含蒽醌类、皂苷类活血药配伍用于DN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共培养研究生8人,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9篇,专著1部,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研究成果在河南省中医院、郑州市中医院等协作单位推广。

成果说明

1.糖尿病(DM)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病机以早期阴虚燥热为主,发展到“血瘀”“气虚”贯穿糖尿病进程的始终,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糖尿病肾病(DN)则是在DM早期伴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DM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已成为当今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之一。故挖掘有效防治早期DN的药物,研制出新药并推广其临床应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活血补气药及其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干预作用研究”共包含“活血化瘀类药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研究”、“虎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