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tin-1介导的固有免疫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475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72.21 |
完成/联系人 | 赵桂秋 林静 李翠 车成业 彭旭东 王谦 胡丽婷 姜楠 张丽丽 |
来源省份: | 山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青岛大学 |
所属部门: | 山东省教育厅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真菌性角膜炎,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 |
入选计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
传媒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感染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该病的致病机理不明确,缺乏特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十分棘手,是眼科临床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探索一直是眼科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项目组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12项课题,历时9年,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1)全面系统揭示真菌性角膜炎中特异性识别真菌细胞壁成分的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介导的固有免疫在分子信息层面的作用机制。项目组发现Dectin-1介导真菌性角膜炎的固有免疫过程,通过相关信号通路及与其它模式识别受体(如LOX-1、MR、PAR2和MBL)交互作用进行炎症反应的调节,对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框架并为临床进一步的靶点治疗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此外,新型细胞因子IL-17、IL-32和IL-33等在真菌性角膜炎固有免疫阶段发挥作用,在动物模型中促进炎症反应,影响凋亡和吞噬功能。
(2)深入研究遗传因素和新型分子生物靶点在真菌性角膜炎固有免疫中的作用。项目组在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上检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和正常人群中模式识别受体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提示部分模式识别受体的基因SNPs与真菌性角膜炎的易感性密切相关;新型分子生物靶点神经肽类物质(SP)、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以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参与真菌性角膜炎的免疫反应,发现其在固有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3)创新研发真菌性角膜炎相关临床治疗设备。项目组为简化角膜移植手术的手术过程,研发实用新型专利新月形刃口角膜钻刀;为兼顾和改良真菌性角膜炎的给药方式,研发了集开睑与结膜囊冲洗、用药于一体的可调节式两用开睑器;为提升角膜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及精确性,项目组研发了角膜环钻及配套手柄等,这些设备简化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过程并提高疗效。以上各专利已在国内多家大型医院推广。
项目组成果丰硕,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8篇,已提交的9篇代表性论文中(于J.Allergy Clin.Immunol.高分杂志发表论文1篇,IF:13.25分,眼科国际权威杂志IOVS发表论文2篇,被眼科权威杂志或同行引用95次),获临床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相关专利3项。第一完成人作为眼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负责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9项科技奖励,主编著作《眼科病理学》及其他相关著作共7部,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九版《眼科学》副主编。在全国率先主办“国际眼病理大会”等学术会议对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理过程及发病机制进行交流,每年举办全国感染性角膜病诊疗学习班,培训人员累计1000余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项目组培养泰山学者1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名,青岛市青年医学专家2名,博士生15人,硕士生60余人。同行专家鉴定“项目成果在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对全面提高中国真菌性角膜炎防治水平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果说明
项目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肯定,项目研究成果为真菌性角膜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眼科医师角膜病的诊疗技术水平,为广大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带来福音,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学术科研推广:该项目完成人多次在我国各种眼科学科会议、继续教育学习班做真菌性角膜炎相关专题讲座,会议地点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该项目组每年主办全国感染性角膜病诊疗学习班,推广Dectin-1介导的固有免疫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并规范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疗。广大国内眼科医师通过项目组的学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