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镉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点击下载 ⇩

如何安全高效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也关系到“两型社会”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行业在给该省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已威胁到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同时,湖南又是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她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项目以该省镉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以保证稻米镉含量控制在0.2mg/kg以内为首要目标,采用“攻关一示范一推广”协同发展的技术路线,在充分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稻米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的重要成果:一是筛选确定出一批镉低积累水稻品种(Variety/V),研究探明了全生育期淹水灌溉(Irrigation/I)和调节土壤酸碱度(pH值/ P)的降镉技术效果,首创了水稻VIP降镉技术模式,可使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为0.35-0.60mg/kg,且稻米镉含量在0.2-0.3mg/kg范围内的酸性水稻土(pH<6.5)实现安全生产(稻米镉含量<0.2mg/kg);二是研发出一系列有效削减稻米镉积累的土壤钝化剂、叶面/根际阻控剂及其复合配方(即n),创建了VIP+n降镉技术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水稻VIP降镉技术体系,可使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为0.35—0.90mg/kg,且稻米镉含量在0.2—0.4mg/kg范围内的酸性水稻土实现安全生产;三是明确了HOAc、CaCl<,2>、NH<,4>NO<,3>、NaNO<,3>单一提取法,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等土壤酶活性指标和T-RFLP法在评价酸性镉污染水稻土钝化修复效果与生态风险的适用性,构建了稻米镉污染控制技术应用效果与生态风险的评估方法体系;四是探明了该省典型农区污染稻田土壤镉的分布特征和污染土壤中镉随地表径流迁移的规律,为有效防控稻米镉污染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项目组与地方政府和农业环保部门紧密结合,大力推广应用其技术成果。在研期间,项目组成员共发表了近30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且被SCI、El、ISTP收录的多达12篇,撰写了2份咨询报告并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已在长株潭地区和湘南、湘北等典型镉污染稻区累计推广应用了103.5万亩,新生产出合格稻谷64.72万t、新增农业产值18.39亿元,在重振湘米产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整体研究水平居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地位。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