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4297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F741.5 |
完成/联系人 | 吴京华 温德松 曹志军 马全峰 李健 王学义 彭彬 李海凤 王继海 周玉春 杨勇 李晓 董震 时祥 于崧 李誉 张秋骥 牛广奔 高波 韩涛 |
来源省份: | 山东 |
完成单位: | 山东耀华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天管特殊钢有限公司 青岛理工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炼钢 |
研究主题: | 电弧炉炼钢,生产工艺,余热综合利用, |
传媒
1、项目技术领域:项目属电弧炉炼钢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2、主要创新技术:
2.1电炉炉体冷却水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在满足电炉冶炼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将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用于厂区供热。100吨级电炉炉体余热可回收热量9.3MW,供热面积15万m2。
2.2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传统余热回收工艺只能处理900℃以下的烟气而电炉冶炼烟气温度高达1500℃,新的全汽化冷却技术很好的解决了1500℃高温烟气处理难题,能够满足电炉各种冶炼工况下的生产需求。全汽化冷却加角管余热锅炉实现了高温烟气从1500℃至180℃全区间余热回收技术大幅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吨钢蒸汽回收量300~350kg,创国内最高水平。使电炉炼钢的吨钢成本显著降低。
2.3适应于电炉复杂生产工艺的安全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设置了多达15个与电炉生产相连锁的参数,以保证余热系统与电炉生产的完美匹配。根据电炉工作状态实时调控烟气量,从而实现烟气量的优化控制,使得电炉热损失减少的同时,提高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分析烟气中的CO浓度,控制空气配风量,以实现CO的完全燃烧,在提高热效率的同时,避免了CO的安全事故。对炉水进行导电率监测,并自动连锁排污,保证炉水盐分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保障系统的换热效率和安全性。
2.4研发成功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工艺模型:针对电炉生产工艺的复杂性,研发成功了相应的余热回收系统工艺模型,该模型涵盖了从全废钢到90%铁水、各种吹氧模式、冶炼周期从35min到90min等各种复杂工艺。通过天管、太钢、莱钢等各项目的实践应用,证明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先进性。
3、作用意义:该项目针对制约电弧炉生产的瓶颈环节攻关改进对电炉余热回收系统技术创新与改进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企业深挖内潜、提升产能、增加效益、节能环保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