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体干细胞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

该项目是国内在干细胞领域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成果。该项目是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资助的国内最早的成体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研究课题,在“十五”期间成功研发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申报了国内第一个干细胞新药,并获得第一个临床试验批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干细胞治疗的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基本与国际处于同步领先地位;该项目先后得到了“十一五”、“十二五”863计划重大专项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资助,开展临床试验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该项目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成体干细胞基础、应用技术及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经过近10年研发,最终先于国际同行从人体各种成体组织中成功分离到Flk1阳性表型且具备三胚层多系分化能力的多能成体干细胞——Flk1+间充质干细胞(Flk1+MSCs),系统研究了Flk1+MSCs基本生物学特性、跨胚层多系分化能力、组织再生修复功能、免疫调节等内容,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小、大动物模型临床前研究到临床应用研究的完整科学技术体系;将成体干细胞规模化生产制备和产业化开发应用作为项目攻关的核心目标,针对干细胞技术应用前需要解决种子细胞筛选和规模化制备工艺两大难题,重点开展了成体干细胞基础生物学特性及功能评价技术建立、成体干细胞体外规模化制备工艺及技术平台开发、成体干细胞创新药物技术研制等内容。该项目率先突破了成体干细胞应用前的5大关键技术(质、量、途径、耐受、功能),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成体干细胞体外规模化制备工艺技术流程和功能评价体系,制定出中国第一套干细胞(药物)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间充质干细胞制造及检定规程》和SOP操作规范体系,发明建立了成体干细胞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发明了Flk1+MSCs干细胞体外规模化制备技术工艺、干细胞(药物)产品开发技术及质量标准、干细胞临床应用技术等。其后续开发潜能巨大,有望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性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该项目成果的应用范围在现有基础上可进一步拓宽至慢性肝脏疾病等组织器官损伤性疾病,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治疗。以慢性肝脏疾病为例,中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患者。每年约有75-120万孕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对他们的新生儿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其中的50-90%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凡是新生儿期感染乙肝病毒者90%可长期带毒,并在青年时期出现肝炎症状,少数则在壮年时期发生所谓的“隐原型”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则更多的是由于输入或注射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造成的,在中国丙肝病毒携带率为2%,即有约2400万携带者。急型丙肝如不及时治疗可有70%转为慢性,20-30%的慢性活动性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中国因肝病死亡的人数每年约35万。其中一半是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是治疗末期肝硬化的主要手段,其疗效显著,五年生存率可达75%。中国每年至少有40万名患者需要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若考虑由于经济及其他原因,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患者仅占上述患者总人数的5%预测,年需求量预计在2万例次。每例次患者所需干细胞制品费用按3万元计算,仅肝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制品国内市场规模即在每年6亿元人民币左右。该项目的合作方式灵活,根据投资方意愿与项目技术团队共同商讨确定。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