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创新研究和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病,主要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虽然这类疾病的病变部位及病因各不相同,但神经细胞退变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神经退行性疾病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花费巨大。各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未明,可靠的临床早期诊断手段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严重匮乏。

项目的突出进展和创新成果:

(1)率先阐明Nurr1基因是帕金森病的致病危险因子,Nurr1的下调会引起多巴胺神经变性。

(2)率先发现调节Nurr1的新因子microRNA-132和Nurr1的下游基因TOPIIβ,为研究Nurr1基因的调控和分子通路开创了新领域。

(3)在国际上提出防止和清除胚胎干细胞移植产生畸胎瘤的新疗法,为胚胎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安全保障。

(4)长期低氧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介导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性,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利用高压氧舱纠正慢性缺氧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应用。

(5)在国际上率先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自噬功能异常参与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并成功应用自噬调节剂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以相关研究为依托,培养研究生60人次,其中,博士20人次、硕士40人次。团队2008-2016年在国内共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60篇,被引用7 500余次;乐卫东教授2014-2017年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神经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6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进入全球ESI神经科学学术领域SCI论文被引数的前0.01%之列;根据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的统计数据,该论文还被评为2017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

成果说明

提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新技术,经过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省内外单位推广应用,建立全国范围的大型随访病例队列,开展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高危人群及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基因检测和microRNA血清生化检查。上述工作协助临床医学工作者更好地筛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高危人群,显著提高了临床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改善了现有临床治疗药物的疗效,丰富了现有治疗方案。很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患者家庭的医疗护理负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