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伤患者早期心肾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30733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647 |
完成/联系人 | 李宝玲 |
来源省份: | 河北 |
完成单位: | 晋州市人民医院 |
科研日期: | 2016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电击伤,心律失常,抢救治疗, |
联系地址: |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朝阳路与世纪街交叉口 |
传媒
课题通过收治的37名电击伤患者,根据电击伤后发生的不同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A、B、C、D、E五组,E组患者在发生心律失常前分别有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衰、电解质紊乱等。在120车接诊后15min、30min、1h、2h、4h、8h抽血测定肌氨酸酐致活酶,MB同工酶(CK-MB)含量,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析不同心律失常的电击伤患者的心肌酶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论:电击伤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皆伴有心肌损伤,但电击伤造成心肌损伤的机制可能不同,为临床甄别及抢救重症电击伤提供了依据。选取2003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名患者,根据患者治愈情况分为A、B两组,A组电击伤治愈组36例,B组死亡组9例,对照组选自健康志愿者共34例。A、B两组电击伤后6h、12h、24h、48h、一周分别抽血测定尿素氮(BUN),肌酐(CRE),尿酸(UA)及胱抑素(CYS-C)的含量,探讨电击伤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结论:电击伤患者部分肾功能指标改变可作为组织损害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早期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